诗意与诗体的“旅行”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

ID:31500600

大小:12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12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_第1页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_第2页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_第3页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_第4页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意与诗体的“旅行”  摘要:本文以古波斯诗歌经典《柔巴依集》的译介(主要是英国和中国)为依托,进一步阐释诗歌翻译的种子理论。这一古波斯诗歌的经典由它的“英国知音”菲茨杰拉德译介,走出几百年的沉寂,首先成为英诗名篇、英诗丰碑跻身于英国的文学经典之列,继而蜚声世界,传播到其他国家,获得堪比《圣经》的世界性的声誉;柔巴依与中国现代白话诗歌的发展、唐朝绝句和少数民族传统诗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把这一个古波斯的文学传奇故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诗意诗体《柔巴依集》诗歌翻译种子移植  一、引言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2、中外文学翻译理论探讨最多的对象,之所以备受关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翻译诗歌的困难,“诗歌不可译”(theartofthe17impossible)的讨论古今不绝于耳。其中,诗歌翻译的难点之一是形式与内容,即诗意与诗体的矛盾,如何兼顾是争论的焦点。其实几乎所有文学翻译都会涉及兼顾形式(form)与内容(content)的问题,而文学翻译的难点也部分存在于形式(或体裁genre)的翻译中,但是唯独诗歌翻译由于独特的、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文体特点而造成了翻译的困难。诗歌的形式包括形态即书写样式,但最主要的是格律,广义上讲,格律包括节

3、奏、音韵及其他乐感手段。格律问题始终是诗歌翻译的一道难题。众多诗歌翻译的研究都涉及形式或内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翻译理论文化研究派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内特的“种子移植理论”。  二、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理论  关于诗歌翻译,西方研究史上有一段著名的话,就是雪莱在《诗辩》中指出的:要想把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输入到另一种语言,就像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坩埚,去找出它的颜色和香味的构成要素一样是不明智的。  Itwereaswisetocastavioletintoacruciblethatyoumightdiscovertheforma

4、lprincipleofitscolorandodour,astoseektotransfusefromonelanguageintoanotherthecreationofapoet.Theplantmustspringagainfromitsseed,oritwillbearnoflower―andthisistheburthenofthecurseofBabel.  雪莱的这段话常常被人们引用来说明诗歌的不可译性,而英国著名比较文学与翻译学教授,文化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内特却在《种子移植:诗歌及其翻译》(Transp

5、lantingtheseed:PoetryandTranslation)一文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雪莱的比喻,提出了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理论。她认为雪莱不可译的比喻可以从不同于以往的角度理解,雪莱的比喻强调的是变化与新生而不是缺损;诗歌虽然不能够从一种语言输入到另外一种语言,但是是可以移植的,种子可以放进新的土壤中并长出新的植物,译者的任务就是为种子寻找适合的地方并着手移植(Bassnet58)。  巴斯内特在此文中分析、重新解读了各理论派别的观点,她将霍姆斯的关于诗歌翻译的第三和第四种模式合二为一,即“有机式”17,

6、即诗歌翻译是有机的过程并追根溯源到雪莱关于诗歌翻译的比喻。她认为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不可分,形式的移植非常重要,并选用英国诗人托马斯?沃特(ThomasWyatt)翻译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的一首十四行诗来探讨格律移植的重要意义。沃特保留了原作的形式将十四行诗引入英国,后来经斯宾塞、莎士比亚等诗人发扬光大,成为英国诗歌的重要体裁。  事实上,巴斯内特对诗歌翻译的看法基于她在文中回答的一系列关于翻译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是翻译?什么是诗歌翻译?诗歌是否可译?形式和格律是否可译?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译者角色?翻译的

7、标准等。  她赞同本雅明的翻译观念,认为翻译是原文的再生;译文甚至借助原文得以保存。她认为译者既是读者又是改写者,作者与译者之间是共生的关系;她赞同巴西诗人、翻译家坎波斯“诗歌没有家乡”的观点,即诗歌不属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语言或文化,认为译者是人类精神文化财产的传播者(Bassnet58-59)。她的种子移植的理论是基于本雅明的译文概念,即译文是原文的再生,译文不是原文的复制品,再生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种子移植的理论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巴斯内特赞同庞德的观点,认为诗人首先是一个读者,必须能够很好地阅读原文,译诗除了写作的技能外还

8、有阅读的技能。译文是原文的解读,不同读者有不同的解读,因而不同的译者就有不同的译文。“诗歌的翻译是连续不断的阅读过程的一部分”。她赞同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认为如果说翻译是“改写”的话,那么改写者(rewriter即译者)和作者(writer)之间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