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

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

ID:14809637

大小:8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30

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_第1页
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_第2页
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_第3页
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_第4页
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汉语言文学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对比分析张宏丽,杨廷君一、引言一词多义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也是词汇语义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多义词的产生是一个历时的演变过程,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关系。王文斌(2007a:258)认为,一个词在产生之初只有一个初始意义,其他义项是通过引申得到的。随着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义学的兴起,一词多义研究也开创了一片新的视野。语言学者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审视一词多义现象。近几年,基于认知语言学对名词、动词、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已经相对全面。

2、林正军、杨忠(2011),李瑛、文旭(2006),刘志成(2014)等人对英汉中名词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分析对比。此外,李艳(2010),周春燕(2012),刘盈利、段钨金(2012),陈娟娟(2013)等人对英汉语中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也受到学者的关注,如张建理(2010),余云峰、马书红(2010),王莲(2012)等人从认知视角对其进行分析。但是,这些学者对英汉形容词一词多义的词义生成和演变的研究却不多,郑珂(2012)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英汉味觉词“酸”的语义对比,任希(2012)也从认知的视角分析了英语“heavy”一词多义的现

3、象,赵歆怡(2014)基于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分析了英语“light”的一词多义现象,但对于英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对比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运用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模式,对英汉多义形容词“high”和“高”的认知语义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考察二者在词义扩展方式上的异同,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揭示两个民族文化及思维上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二、认知机制和词义扩展(一)词义扩展的基本模式一词多义(polysemy)作为语言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指的是一个单一的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切相关的意义聚合的语言现象(Lyons,1995)。一般来说,大多数

4、多义词在刚刚产生之时仅有一层意思,我们称之为“基本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词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我们称之为“延伸义”。基本义和延伸义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有联系的词义构成了这一词的意义范畴,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词义扩展的现实理据。词义的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系统,语义扩展的基本结构主要有3种:1.辐射型(ra-diation):引伸义像光芒一样从基本义向四周辐射,而各个义项之间又相对独立,但它们内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2.连锁型(concatenation):是指在认知机制的作用下,基本义引伸出第二个义项,第二个义项又扩展到第三

5、个义项,而第一义和第三义相对无关。义项之间如同链条形状一样形成意义递归关系。3.前两种模式的交叉模式,即综合式。王文斌(2001:255)也曾指出词义演变这一过程往往不是朝一个单一的方向发展,也不是以一种单一的方式演进,而往往是在辐射型(ra-diation)的变化中交织着连锁型(concatenation)变化,在连锁型(concatenation)的变化中又交叉着辐射型变化,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二)隐喻、转喻和一词多义词义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认知方式的结果,其语义发展主要是在基本义的基础上,通过隐喻和转喻思维方式来实现。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

6、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1980:4-5)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思想和行为中。隐喻是语义演变的一个主要构建力。一个词一旦产生,语言使用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用隐喻使其基本意义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延伸(Sweetser,1990:19)。李杰(2004:3)指出,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个概念隐喻共包含有两个完全不相同的域,一个是比较具体的始源域(sourcedomain),即出发点,通常是凭着人的直观感觉可以理解的,最重

7、要的是通过我们的亲身经验可以感受和体会到的;一个是模糊抽象的目标域(targetdomain)。隐喻是基于对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始源域构建和理解目标域的,其认知就是两者之间的投射(mapping),人们通常借助简单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复杂抽象的概念。胡壮麟(2004:3)认为,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其核心在于我们必须依赖已经知道和懂得的概念及语言表达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时还要发挥惊人的联想力和创造力,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做不寻常的并列,找到两个事物间的相似之处,这样就实现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也是人们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隐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