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萌芽、农、天文学

中国古代萌芽、农、天文学

ID:14783941

大小:47.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30

中国古代萌芽、农、天文学_第1页
中国古代萌芽、农、天文学_第2页
中国古代萌芽、农、天文学_第3页
中国古代萌芽、农、天文学_第4页
中国古代萌芽、农、天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萌芽、农、天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萌芽、农、天文学中国历史概览?夏(公元前2070-前1600)?商(公元前1600-前1046)?周(公元前1046-前256)?秦(公元前221-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220)?晋(公元265-公元420)?隋(公元581-618)?唐(公元618-907)?宋(公元960-1279)?元(公元1206-1368)?明(公元1368-1644)?清(公元1616-1911)一、自然科学的萌芽?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科学知识的萌芽考古证明,170万年以前的云南元谋人就知道用火和打造石器。此外,80万年

2、以前的陕西蓝田人、40-50万年以前的北京人等遗址中,都发现了旧石器中期和旧石器晚期的文明。北京猿人是第一支发现火的力量和学会使用火的猿人部落,使早期的原始人从茹毛饮血过渡到吃熟食,逐渐进入了文明的历史阶段。科学知识的萌芽大约在一万年以前开始进入新石期时代。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见真证。在这一时代,中国古人已学会了烧制陶瓷,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和原始的农业。科学知识的萌芽?天文学:考古学表明,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4500年以前)人们就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观测天象。最早人

3、们以日出为东、日落为西,以每天日影最短时太阳的方位定南北方向,后来又懂得了用心宿(大火)的位置来确定播种季节(春分),通过天文观测和农耕的实践逐步懂得了四季的划分。?数学: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结绳记事的传说,从那时起就有了初步的数学。?生物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考古挖掘发现的许多陶器和骨器上,都有鸟、兽、鱼、虫的图案。山西万荣荆村出土的彩陶上,还绘有根、茎、叶、花齐全的植物图案。中国西安半坡村出土的距今6000多年前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上面刻有人面、鱼、植物等花纹和三角形原始宗教1、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有生命、意志以及伟大

4、能力的对象来加以崇拜。它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原始宗教2、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开始探寻本氏族的起源时产生的。自然崇拜和人们对自己氏族祖先的探寻相结合,便产生了图腾崇拜。原始宗教3、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就是对祖先亡灵的崇拜。它与图腾崇拜的根本区别在于:图腾崇拜的对象是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祖先崇拜的对象则是人。但是,两者共同把崇拜的对象视为自己集团的祖先。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抟土做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农学和农业技术?天文学?数学?医学?地学?其它科学技术?四大发明的完成与完善?自然观农学和农业技术(

5、1)夏、商、西周时期,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开始形成,畜牧业地位经济单位相对于农业比重下降,采集狩猎活动已成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人们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懂得了撂荒和轮作,通过驯养六畜,逐步懂得了利用畜力作为能源。农学和农业技术(2)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逐步推广是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铁制农具的使用,使生产手段提高,农耕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建立后,以一家一户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以谷物为主,以种植桑麻和饲养鸡犬等小家畜为副业。《管子?牧民》中记载的农业生产项目次序也是五谷、

6、桑麻、六畜、耕作制发展为复种轮作制。农学和农业技术(3)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农业方面的论文,其中提到了重视农业、抓住农时、正确使用土地,合理密植等农业思想和农业技术。为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奠定基础。农学和农业技术(4)《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先秦时期农业文献。四篇出自吕氏春秋《土容论》。《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号称杂家的著作。书成于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全书26卷,分[‘二纪(每月一纪,每纪五篇),八览(

7、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分、审应、离俗、恃召、绰览八篇,有始览缺一篇),六论(开春、慎行、贵直、不芍、似顺、土容,每论六篇)。《上农》等四篇就是《土容论》六篇中的后四篇。《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农业思想农业政策和农业技术的论文,它在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上第一次阐明了农业生产中天地人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我国传统农学思想和传统农业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篇所记述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诸如土壤耕作的五大原则,以及播种方式和播种的各种技术(包括不违农时适时播种)等,奠定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传统的基础

8、。这四篇农学论文,对我国后来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农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农学和农业技术(5)秦汉400年间,农民开辟耕作技术,发明和推广农业生产和工具,兴修农田水利,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汉武帝晚期,在全国推广普及铁犁和牛耕法。农学和农业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