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124901
大小:1.10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25
《中国古代史学的萌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学的萌芽和初步成长——先秦时期的史学第一节中国古代史学的孕育和诞生教学要点:1、原始的历史意识对史学产生的作用2、史学萌芽的基本条件3、史官制度的产生4、殷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观(三)史官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史学诞生的助产婆1、反映了国家的需要.2、建置情况.(金毓黻《中国史学史》第一章 古代史官表)3、两个特点:a.世袭制的兴衰b.双重性职责的演变(四)殷商神意史观的形成和西周民本观的萌芽1、殷商——帝的至上性——天命史观2、西周——继承与修正——信天命而重人事一史学的源头——原始的历史意识孕育了史学的胚胎1、原始历史意识产生的基础——“第一个历史活动”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
2、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2、从远古传说看原始历史意识的基本特征:(1)口耳相传、结绳刻木(2)不是信史,胜似信史(3)实用性原则和神秘性色彩(4)正在形成中的历史观点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自然观崇拜自然神的总倾向(二)史学的诞生——文字、历法的创造带来了史学的萌芽1、文字、历法的出现——历史记载的重要条件●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甲骨文●《夏小正》2、史学意
3、识的逐渐成长●《尚书》:<多士>、<盘庚>、<召诰>3、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字记述甲骨:甲骨四堂——王观堂、罗雪堂、董彦堂、郭鼎堂金文:西周三大青铜器——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毛公鼎文献:《尚书》——尚书经与十三经;今古文尚书的演变、内容与史料价值《诗》、《易》、《逸周书》讨论:①原始的历史意识产生的基础和意义。②西周初期历史观对殷商时期历史观的继承与修正。识记:“殷鉴”第二节童年的成长——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学教学要点:史学逐渐走向成熟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孔子和《左传》作者的历史观、史学思想一、动荡与变革——思考与创作:动荡的历史和现实推动着历史家进行新的思考和创作1、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动荡——春意盎然
4、与秋风落叶a.铁器、牛耕b.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初税亩,初租禾“誓将去汝,适彼乐土。”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大国争霸2、“百国春秋”与《春秋》——历史学来到了民间a.忙坏了史官——各国纷纷设史官.南董秉笔直书b.“百国春秋”、晋《乘》郑《志》、楚《檮杌》c.孔子修《春秋》关于“作者”的争议“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墨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只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
5、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春秋》a.断限:隐元(前772)--哀十四(前481)b.体裁:编年c.内容:朝聘、会盟、战争、自然现象3、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纷纷变法与百家争鸣4、《左传》问世a.“书名”、“作者”之争议b.“左氏之书,成之者非一人,录之者非一世”——顾炎武《日知录》c.断限:隐元(前722)---哀二十七(前468)体裁:编年内容:详于春秋,优于前史。以晋、鲁、楚三国事为多。5、其它:(1)《国语》断限:西周末——前453内容: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特点:国别史的新创,记言为主,别于尚书,优于尚书。价值:《左传》
6、之参证,《史记》之资料。(2)《战国策》断限、内容与作者特点:记言为主,分国编著,文辞生动,铺陈夸张。“史记奇崛处,自出战国策”(明:郑瑗)“文辞高古,子长实取法焉”(宋:耿延禧)价值:史料价值与史学价值。(3)《竹书纪年》断限:夏禹——魏襄王二十年(前299)特点:编年通史今古本区别史料价值(4)《世本》断限:黄帝——春秋(另一说:黄帝——秦)特点:分类记事,贯通古今。价值:史料价值,史学价值。(5)《山海经》(6)《穆天子传》1、历史观(1)时代的特点——对天命观的进一步怀疑,对人事观的进一步重视——民本观晋国史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左昭三十二)郑国子产:“天道远,人道迩”(左昭
7、十八)楚国子革:“民,天之所生。知天,必知民矣”(国语·楚语上)二、孔子的历史观与史学思想(2)孔子历史观的二元论特征:●动力观a.天命论色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b.人事观因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