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

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

ID:14782159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_第1页
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_第2页
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_第3页
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_第4页
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快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弄清楚小学生在学习乘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有关内容,编制了乘法计算诊断性测试

2、卷,对我校三、四年级(每个年级各抽3个班共150人)进行测试。每次测试都是在学生学完该项目的三四周后进行。本文将从分析学生在不同类型的乘法计算产生的错误入手,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学生认知上的一些特点。  一、学生解不同类型乘法计算题的错误情况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不存在学生对某种类型的题目绝对不会做的情况。通过教学,学生对乘法运算法则均能基本掌握,但是在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率的差异是明显的,也就是说,某类型的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较容易出错,其结果见表1、表2。  表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中的错误情况  [题型\&错误率%\&题型\&错误率%\&A

3、类:不进位\&2.0\&D类: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6.9\&B类:一次进位\&2.8\&E类: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4.6\&C类:多次进位\&9.5\&]  (表中的错误率指该项错误次数占该类总测试题次的比率。)  表2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中的错误情况  [题型\&错误率%\&A类:多次进位的\&15.1\&B类:多次进位并含有7、8、9口诀的题\&20.5\&C类:因数中间有0的\&10.4\&D类: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8.6\&]  从以上两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乘法过程中错误出现增多的一些发展趋势:  1.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错误率增高。  2.有两次

4、以上进位的乘法计算题的错误率明显高于不进位或只有一次进位的乘法计算题(见表1)。  3.有多次进位并含有7、8、9口诀的乘法计算题的错误率高于多次进位但不含有7、8、9口诀的乘法计算题(见表2)。  4.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题的错误率高于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题。  二、学生乘法计算的错误类型及其分析  根据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将学生在乘法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分类,列入表3(表中的错误率指该项错误次数占该类总测试题次的比率)。  表3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  [错误类型\&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错误次数\&错误率%\&错误次数\&错误率%\&粗心错误\&66\&27

5、.7\&112\&15.9\&加法及进位错误\&69\&29\&303\&42.9\&乘法口诀错误\&61\&25.6\&159\&22.5\&位数错误\&10\&4.2\&66\&9.3\&0的错误\&11\&4.6\&5\&0.7\&加法与乘法混淆\&5\&2.1\&37\&5.2\&其他错误\&16\&6.7\&24\&3.4\&总计\&238\&70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学习乘法计算中的错误类型与学习除法计算题中的错误类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于除法计算我们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学生在学完每项内容的三四周后,出现最多的错误仍然是粗心错误和积累性错误(积累

6、性错误是指与先前所学内容的混淆而产生的错误,表3中的加法及进位错误即属于这类错误),这两项错误的总和占了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不同位数乘法时所犯错误次数总和的一半以上。这种情况进一步说明了在乘除法计算的教学中,在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要将粗心错误和积累性错误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来处理。这类错误在乘除法计算中,其表现形式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一些主要的错误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和研究。  1.粗心错误。(1)忘记在横式中写得数;(2)抄错题或抄错得数;(3)当因数有0时,在列式计算后,忘记将0移下来等。粗心错误在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看来,既不认为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却又

7、感到头痛。其实,经常出现粗心错误的学生往往不是由于认知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而是心理品质、行为习惯上存在着某种偏差引起的。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的,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学生计算时,往往只感知数据、符号本身而较少考虑其意义,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要克服这类错误,应在教学活动中强化训练,如加强审题、估算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