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银行利率改革演化进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银行利率改革演化进程分析经济管理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墅曼三塑我国银行利率改革演化进程分析口金雪军,李红坤[摘要]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银行利率管制使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放松乃至取消了银行利率管制,中国目前也正在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是央行慎重进行收益一成本分析,权衡各种利弊的结果.而进行收益一成本决策,使我国利率市场化选择了渐进式改革模式.[关键词]银行;利率管制;放松管制;收益;成本;次序化[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2、08—584X(2005)03—0055—04如果说银行利率管制对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以及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和高速增长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那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以及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发达国家金融创新活动日趋活跃,金融市场日益发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银行利率管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放松乃至取消了银行利率管制.中国目前也正在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利率市场化是一柄双刃剑,在条件成熟时放开利率收益会大于甚至远远大于成本;反之,如果条件不具备,则成本会
3、大于收益甚至带来剧烈的经济动荡.因此,央行在每采取重大利率改革措施时总是慎重地进行收益一成本分析,权衡各种利弊,从而使我国利率市场化选择了渐进式改革模式.一,银行利率管制的收益和成本从收益角度考虑,有三方面因素:首先,经过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虽然大大加强了,但是大量国有企业仍然未摆脱不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非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企业投资总量总是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投资总量,企业经营者较之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的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更高.因此,银行更不能按照企业愿意支[收稿日期]2005—03—24[作者简介]金雪军(1958--),
4、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红坤(1972一),男.山东菏泽人.浙江大学博士生.付的利率高低来发放贷款.与此同时,我国的银行体系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国有银行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具有风险意识,利率自律机制不够强这一特点.只要这种非均衡状态存在,就有必要实施利率管制.其次,我国银行业蕴藏着极大的风险,这集中表现在国有银行,其他商业银行乃至城乡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高,收息率低,而银行资本比率却很低.这种情况下,银行的道德风险就比较高,会对利率水平不很在意,也就没有积极性进行利率自律.一旦银行利率自律不好,就会助长借款企业的道德风险,这样
5、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这一时期我国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这种条件下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可使银行和企业获得由居民部门转移出来的租金.在存款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尽管要承受一定的福利损失,却使存款利率低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瓦尔拉均衡利率水平,降低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创造了银行"特许权价值",为银行经营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这种特许权价值激励机制的安排,不仅使银行部门具有了长期经营的动力.发挥其掌握企业内部信息的优势,主动有效地监督企业,管理其贷款组合的风险,以降低贷款的道德风险而提高贷款质量;同时也激励银行以积极增设分支机构和吸纳新储户方式吸收存款,从而推动了金融
6、深化.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控制贷款利率政策,使贷款利率低于自由竞争条件下瓦尔拉均衡利率水平,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刺激了企业部门的贷款需求增加及投资增长,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由此可见,在金融市场不发达条件下,适度的银JOURNALOFF~IANSCHOOLOFADMINISTRAT/ONANDHINSTITUT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o3200S丽福建行政学院福蔓缝鲎堡±塑鲎堕鲎三Q兰堡笙兰塑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管制有利于金融深化,有利于经济发展.利率管制在金融市场不发达条件下虽然有诸多的好处,但随着改
7、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带来的负作用和损失却是显而易见和巨大的,是前者无法抵偿的.1.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在存在利率管制条件下,银行体系通常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成本吸收廉价存款,并以较低的利率贷给借款者,其中存款人一般为居民,而借款者一般为大企业.由于存款者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与借款者所支付的利息成本相对偏低,造成利息负担与收益的不均.如果政府仅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则银行就有可能在低存款利率下规定相对较高的贷款利率,从而获得较大的利差.这时,银行成为利率管制的主要受益者;如果政府对存,贷款利率均有管制(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通常如此),银行的利差
8、就为一固定数,此时银行的垄断利润就转移到有办法获得贷款的人手中.在这两种情况下,利益的最大损失者都是存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