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57233
大小:2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0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用已学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证明,引导学生推导半角公式,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公式不要求记忆),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转化、换元、方程等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入新课】习引入:复习倍角公式、、先让学生默写三个倍角公式,注意等号两边角的关系,特别注意.既然能用单角表示倍角,那么能否用倍角表示单角呢?新授课阶段半角公式的推导及理解:例1、试以表示.解析:解:[来@~^源%:中*教网][中教网^%@]点评:⑴以上结果还可以表示为:[中&国#教^育@*出版网]并称之为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符号由角
2、的象限决定.⑵降倍升幂公式和降幂升倍公式被广泛用于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⑶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他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来源&~:#中%教网*]例2求证:(1);(2).解析:证明:[ww~w.z*^zst&ep.c@om][来&源%:中*^~教网]点评:在例2证明中用到了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2)式是和差化积的形式,在后面的练习当中还有六个关于积化和差、和差化积的公式.例3求函数的周期,
3、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来源#:~z%zst@ep^.com]课堂小结用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我们要对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体现的换元、逆向使用公式等数学思想方法加深认识,学会灵活运用.作业[中国^*教育#~&出版网]课本p143习题3.2A组1、(1)(5)3、5拓展提升1.已知cos(α+β)cos(α-β)=,则cos2α-sin2β的值为()A.-B.-C.D.2.在△ABC中,若sinAsinB=cos2,则△ABC是()[w%ww^.zzste&p.*co#m]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
4、形D.直角三角形3.sinα+sinβ=(cosβ-cosα),且α∈(0,π),β∈(0,π),则α-β等于()[中^国教育~@出*版网#]A.-B.-C.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4.已知cos(α+β)cos(α-β)=,则cos2α-sin2β的值为()A.-B.-C.D.5.在△ABC中,若sinAsinB=cos2,则△ABC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不等边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6.sinα+sinβ=(cosβ-cosα),且α∈(0,π),β∈(0,π),则α-β等于()[来@源:zzstep.*%com]A.-B.-C.
5、D.7.已知sin(α+β)sin(β-α)=m,则cos2α-cos2β等于()A.-mB.mC.-4mD.4m二、填空题[z^zstep.co~#m@&]8.sin20°cos70°+sin10°sin50°=_________.9.已知α-β=,且cosα+cosβ=,则cos(α+β)等于_________.三、解答题10.已知f(x)=-+,x∈(0,π).(1)将f(x)表示成cosx的多项式;(2)求f(x)的最小值.[来@&源#:~中*教网][w%ww.z^zste*&p.com~]12.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A+C=2B,,求co
6、s的值.[www.zzst%e*p.~c#om@]13.已知sinA+sin3A+sin5A=a,cosA+cos3A+cos5A=b,求证:(2cos2A+1)2=a2+b2.14.求证:cos2x+cos2(x+α)-2cosxcosαcos(x+α)=sin2α.[来源@:&^z%zste#p.com]15.求函数y=cos3x·cosx的最值.[#*中教^~网%]参考答案例1解析:我们可以通过二倍角和来做此题.(二倍角公式中以a代2a,代a)解:因为,可以得到;因为,可以得到.两式相除可以得到.点评:⑴以上结果还可以表示为:并称之为半角公式(不要求记忆),
7、符号由角的象限决定.⑵降倍升幂公式和降幂升倍公式被广泛用于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⑶代数式变换往往着眼于式子结构形式的变换,三角恒等变换常常首先寻找式子所包含的各个角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可以联系他们的适当公式,这是三角式恒等变换的重要特点.例2:解析:回忆并写出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余弦公式,观察公式与所证式子的联系.证明:(1)因为和是我们所学习过的知识,因此我们从等式右边着手.;.两式相加得;即;[zzst#*ep%@.&com](2)由(1)得①;设,那么.把的值代入①式中得.点评:在例2证明中用到了换元思想,(1)式是积化和差的形式,(2)式是和
8、差化积的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