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755115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岗位能力的联动实训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岗位能力的联动实训模式探索 [摘要]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实训方面主要还是传统的学时制下的独立模块式实训,容易造成实训中的环境条件缺失,实训效果不佳。文章从综合实训的角度,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的调研得出的调研启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基础上,尝试将企业工作情境嵌入实训中,形成小型的生产过程、交易过程等,构建联动实训模式,全真体验,提升实训质量,缩短学生实训与企业岗位工作的差距。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联动实训工作情境 [作者简介]刘文君(1984-),女,江西吉安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吕亨龙(1980-),男,四川宜宾人
2、,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财税金融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江西九江332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项目编号:09YJCZH058)、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岗位能力的岗位联动实训模式研究―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课题编号:11YB317)和2012年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基于岗位能力的联动实训模式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编号:JXJG-12-3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3、004-3985(2013)20-0156-02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岗位能力调研 笔者所在课题组采用了大量的调研,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岗位能力情况,采取问卷的方式,从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随机抽选30人进行调查,参加人员均为已经参加了2个月以上顶岗实习的学生,岗位情况为专业对口19人,相关岗位5人,非相关岗位6人,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调查主要为问卷调查,辅之以谈话交流的方式进行。调研情况包括: 1.学生顶岗实习情况。通过调研,学生更偏重对口岗位实习,占到80%,但只有30%的学生基本完成实习,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学习时间与顶岗实习时间冲突。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实习预期与实际达
4、到效果相差较大,主要是企业对人员的培养从基础工作开始培养,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及对待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态度。30人中,有8人因为专业技能不到位,表现出对对口工作的担心,4人对本专业工作无兴趣,其余均表明自己对岗位工作的信心和工作能力的肯定。在课程方面,学生均表现出对目前专业课程的肯定,认为在加强实训的同时也不能丢掉基础理论学习。 2.企业岗位需求及安排情况。在被调研学生中,27人回答可以自己选择实习岗位,否则表示不愿意继续实习,3人表示不可以选择,安排的岗位为助理、文员等,在安排的岗位中,普遍是专业对口岗位。可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更多地关注本人的职业生涯,
5、对顶岗实习的认同感非常强烈,同时,认为顶岗实习对于今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3.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情况。在被调查学生中,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很快了解分配给自己工作内容,基本可以胜任实习的工作,并且适应岗位工作,但企业管理层和项目人员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态度还是一般。在沟通和适应能力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很顺畅地和其他同事进行沟通,在工作中,发现了以前未曾遇到的新问题或新情况,基本选择主动向老员工请教,但也有少数学生选择向其他实习的同学请教。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找到能力欠缺部分后,基本都希望能够回到学校由学校进行培养。 4.岗位指导教师调研。通过调研可以看出,顶岗实习
6、企业对员工的成长比较重视,均配备导师,但企业指定导师对指导学生的态度则是一般,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内容以专业技术和工作方式的指导为主,实习学生有问题大多会咨询指定导师。另外,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频率较高。但对于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所给的机会较少。被调研的学生普遍希望能够获得企业的培训并获得较好的工作经验。 5.岗位胜任能力缺失调研。在欠缺能力中,交际能力、自信、专业知识、创新能力认为比较缺乏,对于岗位工作的适应方面有所限制;通过实习,均认为理论学习太少、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低、工作不够主动等。在调研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实习时无法接触想要学
7、习的技术技能,实习单位只分配简单的杂事给学生干,没有达到实习目的。另外,在校期间所学内容不能满足实习要求。 由此得出调研启示。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真实岗位能力培养。作为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符合高职教育自身的培养规律和要求,既要以服务为宗旨,又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专业岗位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适应相关岗位要求的、具有较好岗位职业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第二,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实践课程调研机制,以岗位胜任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