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539363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旱作农业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旱作农业区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关于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实践与思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 甘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省份,也是全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针对70%的耕地是山旱地、近80%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际,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旱作农业发展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实践证明,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我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甘肃常年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67个属于旱作农业区。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旱作农
2、业区粮食生产低而不稳的局面,是省委省政府一直着力破解的重大问题。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全省上下精心探索的结晶,大面积推广应用引发了一场旱作农业的革命。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强了农业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甘肃的山旱地绝大多数分布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正常年景山旱地的小麦平均亩产只有一二百斤,一遇旱灾往往是“种了一坡,收了一车”,甚至颗粒无收。为了摆脱小旱小灾、大旱大灾、年年抗旱、年年受灾的被动局面,我们在顺应天时和作物生长规律、建立避灾型农业结构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和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着力构建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单一技术为综合技术、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科学抗旱体系,形成了以
3、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一整套旱作农业实用技术,不仅较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为彻底改变广种薄收的局面创造了先决条件,而且为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使旱作农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5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动了种植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的发展过程,也是结构不断调整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过程。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旱作农业区的群众为防止干旱绝收,往往是什么都种一点、什么都形不成气候。随着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马铃薯、玉米等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符合旱作农业区特点的产业带初步形成,我省已成为全国重
4、要的马铃薯生产和加工基地,进入玉米生产大省行列。尤为可喜的是,与种植结构调整相适应,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以玉米和玉米秸秆转化为支撑的草食畜牧业以及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正在成为旱作农业区的支柱产业,昭示着旱作农业区将形成种养加互促共进、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践证明,运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比相同条件下的平膜半铺增产35%以上;种植马铃薯比露地栽培增产30%以上,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马铃薯面积3150多万亩,亩均增产粮食150公斤以上
5、,累计增产粮食400万吨以上,不仅为十年九旱的我省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和突破1000万吨大关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为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更为重要的是,为实现全省粮食较高水平的动态平衡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措施抓实见效 任何一项技术的革新或发明都绝非易事,而要使之推广应用、见到实效,更需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甘肃作为发展旱作农业技术的先行者,正是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创造和大力推广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开辟了旱作农业发展的新天地。 一是着力集成创新,完善技术体系。针对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与农作物生长期错位的特征,积极调整种植
6、结构和品种结构,力求降水期和作物需求期相融合;针对水资源总量和有效降水不足的实际,千方百计蓄住“5天上水”、保住“土壤水”、用好“地表水”,将梯田、水窖、地膜等多项抗旱技术组装配套、综合运用;针对以往半膜覆盖存在的缺陷,将覆盖方式变为全膜覆盖,将种植方式由平铺穴播变为垄沟种植,将覆盖时间由播种时覆膜变为秋覆膜或顶凌覆膜,从而形成了集地膜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抗旱保墒增产效果明显的新体系。 二是坚持典型引路,加快推广步伐。全省先后在不同类型的旱作农业区建立集中连片示范点和科技示范户,培育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典型,带动了早作农业技术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在工
7、作推进中,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统筹考虑降雨时空分布和各地的地理条件、普及能力,将年降雨量在300-400毫米的地区作为优先和重点推广区。同时,将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作为为民富民的实事,制定全省旱作特色农业项目实施方案,既注重把推广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农户和地块,又及时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和部署动员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行政推动与技术推广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 三是突出技术培训,做好各项服务。推广伊始,组织动员省市县各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旱作农业生产第一线,面对面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服务。充分利用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