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

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

ID:1450133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1

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_第1页
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_第2页
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_第3页
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_第4页
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加坡土地利用及其经验借鉴□土地利用专题调研组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加坡土地利用规划,为南京规划建设寻求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土地利用的规划体系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从荷兰人手中取得新加坡的经营权,5年后,新加坡正式成为英殖民地。莱佛士完成了新加坡第一张城市规划图,规划了行政区、港区、码头以及不同种族的住宅区,奠定了新加坡城市发展的基础,并留下了英国城市规划的传统。1958年,新加坡第一个法定的总体规划由议会通过。该规划沿用了英国的规划方法,对土地利用进行管制。1967年,在联合国专家的协助下,新加坡政府完成了“国家和城市规

2、划计划”,并与1971年引入了“概念规划”。此后,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即概念规划——总体规划。这一规划体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高品质的生活质量。概念规划是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的发展蓝图,制定长期的土地应用策略;总体规划是法定的土地利用规划,用于指导未来10-15年内的中期发展。2006年,新加坡政府对概念规划进行了中期检讨,结论是新加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也能确保高品质的生活环境。那么,新加坡人是如何利用这有限的土地资源并确保未来的土地需求的呢?二、土地利用的特点1.长远控制新加

3、坡政府坚持长远规划,在如此地狭人稠,寸土寸金的国土上,仍严格控制了相当一部分区域,避免用于开发建设,以创造和保持城市的特色。以自然保护区为例。新加坡整个市区较为平坦,在市中心有一片地形起伏、生态较好的区域,占地面积约3000公顷。虽然其最高峰武吉知马山仅164.3米,但是新加坡人仍极其珍视它,并在规划中将其划定为永久保护区。这片自然保护区同时还是新加坡的中央集水区。在这片自然保护区内,没有任何兼容性的建设,如低矮别墅、高冷蔬菜、采矿、水力发电等,完全保持了原始森林的特性,其树种甚至多于北美大陆。再以历史街区保护为例。新加坡是一个年轻

4、的国家,历史文化积淀少。从经济的角度衡量,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建造高楼大厦远比保留历史街区的低矮店屋更具经济效益,但是它们所蕴藏的无形回忆和共同情感,却是建构一个国民归属感的必要条件。新加坡政府将这一思想作为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策略。以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码头为例,这里原本是低矮的货仓和店铺,1983年货运驳船迁离新加坡河以后,良好的区位条件使得码头周边迅速高楼林立,对于市中心滨河沿岸所留存的这些旧建筑,新加坡政府并没有将其拆除重建更具经济价值的商业或办公,而是将数十座货仓和店铺改为多元特色的餐馆和酒吧。如今有着传统风貌的店屋同背后的现代

5、化摩天大楼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成为附近金融区职员和国外游客最爱光顾的休闲去处,它已成为该地区标志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组屋更新方面同样如此。达士岭组屋是新加坡政府近年来在市中心更新的一处组屋区。在决策之初,以其紧邻滨海湾金融区的优越区位,如政府出售该地块用于私人住宅或商业金融开发,必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政府认为该地区位于市中心,如仍更新为组屋并让原居民回迁,可使一般民众俯瞰市中心的建筑,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原住居民及其子女回迁还可以保持社区的活力。高达50层、风格现代的达士岭组屋如今已成为新加坡现代组屋的典型,也是新加坡政府最成

6、功的政绩牌之一。2.有序开发新加坡政府严格执行规划。在概念规划的控制下,稳步有序地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建设。以新市镇为例。新加坡人口毛密度约7000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06年概念规划在中期检讨中提出将人口规划参数调整为650万,人口密度将进一步提高至9000人/平方公里。在这样极度密集而土地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新加坡没有出现摊大饼、无序蔓延、交通堵塞等城市病,而是严格有序地执行规划,创造出布局结构合理、公共交通便捷、内部层级分明、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市镇。1971年新加坡概念规划提出环状城市空间结构,以中央公园为

7、核心,环状串联若干新市镇。目前新加坡全岛共有24个新市镇,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80平方公里,占全岛面积的25%。新市镇的规模为15-30万人,考虑到市中心商业设施、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的辐射作用,越是远离市中心,市镇人口越多。大部分新市镇距离市中心的距离约为10-15公里,是兼顾大城市去单中心化和良好通勤时间的理想距离。每个新市镇都有地铁或轻轨直达,并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新市镇商业中心。每个新市镇都设有办公区和无污染工业区,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减少了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在建设时序方面,新加坡政府也充分地进行了考虑,通常是先建设距离

8、市中心较远的市镇,以免出现偏远地区人气衰败的情形。3.用到极致到过新加坡的人都会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新加坡人几乎将土地用到极致。(1)垂直发展由于土地资源紧缺,新加坡的楼房多向空中垂直发展,特别是居住用地和商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