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466933
大小:4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28
《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摘要】税收与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本文分析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税收在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杠杆作用及二者内在联系入手,注重从税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外就业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就现有就业税收政策调整和完善,探讨了影响就业结构改善的税收政策。【关键词】促进就业 国际借鉴 税收政策税收与就业水平是衡量社会福利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政府必须抓好的两件大事。一是经济发发展,就业率提高,税源充足,税收收入就应提高;另一方面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杠杆,对就业率的高低和
2、就业结构的改善会产生的影响。一、我国目前税收与就业现状分析(一)目前我国就业现状23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增长使得劳动年龄人口处于上升趋势,劳动力供给量过大,且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当前的失业既表现为总量失业,又表现为结构性失业。这种压力来源于:-是人口的绝对增长而产生的新增劳动力,见据测算(表一)即使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也只能新增800万个工作机会,远远满足不了就业的需要。二是中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2亿。农村隐蔽性失业量=农村总就业量-乡镇企业就业量-私营企业就业量-个体劳动就业量-流入城市岗位就业机会量-农业资源可容就业量。
3、每年约有1000万人转入城镇就业,如果这批庞大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将会对城镇的就业产生更大的压力。三是在加入WTO后的初期,一些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的传统行业,如农业、汽车、冶金等行业将受到严重冲击,会产生相当多的失业者。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原来隐性的企业内部冗员将逐步转化为显性的失业人员。目前约有3000万冗员需要释放,按理想化的平均释放速度释放10年,每年也有300万人面临失业,这也是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所必然发生的现象。四是高校连年扩招带来的大批毕业生、大量的转业军人复员安置等。以上各项加总,每年约有2800万人需要安排就业。从预测结果
4、来看,我国今后十年劳动力供求状况见 表1:(单位:万人)年份200423200520102015劳动力供给量76238769989784182387劳动力需求量7415623748317779680457劳动力剩余量20822167200451930注:资料来源:郭继严、王水锡《2001—2020年中国就业战略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由此可见,2004—2010年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上升趋势明显,而需求增长缓慢,大大超过就业需求量。总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中国将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从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的数字来看。具体数字见
5、23表2: 1993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变化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32001200220032004登记失业数(万人)420.1470.4519.6552.6576.823571.0575.0595.0681.0770.0800.0827登记失业率(%)2.62.82.9233.03.13.13.13.13.64.04.34.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税务网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税收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必然会对就业产生影响。(二)我国
6、的税收现状23目前,我国的税收呈现持续增长势头。尤其是1994年税制改革后,税收收入出现连续8年每年高达20%的增幅。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经济增长,税源扩大,同时与税收负担也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税收负担率愈高,税收负担愈重;税收负担率愈低,税收负担愈轻。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是衡量一国税负总水平和进行国与国之间税负比较的重要宏观指标。根据税收收入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计算出我国1994年~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表3: 1994年~2004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单位:亿元)年度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7、税负率2319944788.814380010.93%19955562.18577339.63%19966430.7523677959.49%19977998.427477210.70%19988873.107955311.15%2319999920.488205412.09%200012125.888940413.56%200114429.50239593315.04%200217003.5810239816.61%200320466.1011669417.53%2
8、3200425718.0013651518.84%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4—2004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税务总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