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

ID:14393214

大小:159.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7-28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_第1页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_第2页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_第3页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_第4页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化学: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十章 抗病毒药和抗艾滋病药(AntiviralAgentsandAnti-AIDSAgents)第一节抗病毒药(AntiviralAgents)概述病毒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统计资料称:临床上病毒引起的疾病占60-65%。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水痘、小儿麻痹症、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和疱疹病毒等引起的各种疾病。病毒的组成:核心部分[核酸(DNA和RNA)]+被膜(糖蛋白)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病毒在寄生细胞内的增殖称为复制。抗病毒药

2、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而实现的。目前的抗病毒药只是对病毒的抑制,不能直接杀灭病毒。研究抗病毒药的困难: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某些病毒又极易变异。目前还没有真正能完全治愈病毒感染疾病的药物。按作用部位分为: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影响核糖体转录的药物抗病毒药物分类:1、金刚烷胺类2、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3、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金刚烷胺类金刚烷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金刚烷胺主要抑制病毒颗粒进入宿主细胞内部,也抑制病毒复制的早期阶段

3、。金刚烷胺类药物的作用特点用于预防和治疗A型流感病毒,特别是亚洲A2型流感病毒抗病毒谱较窄,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所以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最新资料表明,金刚乙胺对SARS病毒有效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诱导剂进入机体后诱导宿主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分子量从2万至16万的混合物。对所有病毒的繁殖,几乎都有抑制作用。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人类干扰素有α、β、γ三类。某些小分子进入机体,可诱导机体释放干扰素。二、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主要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病毒的转录酶或其他重要酶,从而阻断病毒特有的

4、RNA和DNA的合成,抑制病毒的繁殖。结构上分为:核苷类非核苷类1、嘧啶核苷类(一)核苷类利用代谢拮抗原理。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碘苷碘苷可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竞争性地抑制DNA聚合酶,阻碍病毒DNA的合成。2、嘌呤核苷类从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得到。由于腺苷类药物在体内易被脱氨酶转化成脱氨化合物而失去活性,在寻找腺苷脱氨酶抑制剂的过程中,发现开环的核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腺苷脱氨酶阿糖腺苷广谱抗病毒药泛(二)非核苷类利巴韦林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病毒有效。有致畸作用,禁用于孕妇和准备生育妇女。第二节抗艾滋病药(

5、Anti-AIDSAgents)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概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84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约8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青壮年为主,大多在农村,局部地区正面临集中发病和死亡的高峰。从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规律看,我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虽然我国成人感染率不到0.1%,还处于低流行态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已居亚洲第2位,全球第14位。特别是近年来艾滋病病例报告数一直在增长,而且流行的危险因素还广泛存在。来源:吴仪在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4月6日)现状艾滋病(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І型(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І)引起。当HIV进入宿主细胞后,逆转录酶就会利用病毒的RNA合成DNA,合成的DNA模板通过整合酶的作用装配到宿主基因中。抗艾滋病药物的作用环节:1、阻止HIV与宿主细胞的结合2、阻止病毒的逆转录3、阻止病毒

7、的包装和释放一、逆转录酶抑制剂逆转录酶(Reversetranscriptase,RT)是爱滋病病毒复制中的重要酶,是HIV病毒特有的,人类细胞无此酶。(一)核苷类齐多夫定,(zidovine,AZT)(叠氮胸苷)发现:1964年合成1968年用于抗癌药研究1972年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复制的研究1984年发现对HIV有抑制作用1986年上市关于AZT化学名:3`-叠氮基-2`,3`-双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齐多夫定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AIDS及其相关症状治疗的药物AZT通过生成三磷酸化AZT(AZTT

8、P)后起效AZT的毒性为骨髓抑制和贫血,易产生耐药AZT的发现促使人们重新评价一些核苷类药物脱氧胸苷的脱水产物,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良好。嘌呤核苷类治疗不能耐受AZT或对AZT无效的病人。核苷类抗病毒药需转变成三膦酸酯的形式而发挥作用。(二)非核苷类二氮卓类专一的HIV-I逆转录酶抑制剂,与核苷类药物一起使用。最大问题是快速诱导抗药性,1~2周内即失去抗病毒作用。非核苷类抗病毒药不需要磷酸化活化。二、HIV蛋白酶抑制剂抑制HIV蛋白酶的活性会产生无感染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