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型柱前衍生_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检测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DOI:10.3724/SP.J.1118.2015.00109新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检测水产品中河豚毒素辛少平1,2,岑剑伟1,李来好1,杨贤庆1,郝淑贤1,魏涯1,周婉君1,王子怀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广东广州510300;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摘要:在稀碱条件下,河鲀毒素(TTX)与次溴酸钠和尿素于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具有荧光性能的物质,该反应与已报道的TTX在强碱下生成C-9碱的碱解不同。本研究拟对该衍生反应所需条件进行详细研究,并尝试依据该反应建立一
2、种新型的河鲀毒素荧光检测方法。荧光扫描光谱显示,产物最大激发波长(EX)为233nm,最大发射波长(EM)为370nm。该反应对pH要求比较严格,反应最适pH在11.6~11.9之间。对样品进行衍生检测获得最强荧光信号的条件为:次溴酸钠0.036~0.09mol/L、尿素10~50g/L、碳酸钠0.2~0.3mol/L,温度75℃。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此衍生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信号强度与TTX含量成正比,在0.01~10µ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109.17x+0.3965,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依据该衍生反应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3、检测水产品中河鲀毒素含量,检测限达到20μg/kg,平行样品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为0.44%~7.25%,准确度高。对河鲀、虾虎鱼和织纹螺产品检测表明,该反应特异性强,不易出现假阳性,可用于河鲀毒素检测的确证。关键词:河鲀毒素;柱前衍生;次溴酸钠;尿素;荧光检测中图分类号:O65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737-(2015)01-0139-10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自然界中已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属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它通过对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的阻断作用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使感觉麻木、肌无力、恶心、呕吐,严重者
4、感觉失常甚至呼吸衰竭致麻痹、死亡[1]。哺乳动物静脉注射半致死剂量(LD50)为2~10μg/kg,皮下注射LD50为10~14μg/kg,小鼠口服LD50为334μg/kg[2],0.5mg的剂量即可导致1名体质量75kg的成人死亡[3]。TTX在自然界中分布较为广泛,除河鲀外,在其他水生、陆生动物,甚至在一些沉积物中也存在TTX或其类且分布较广泛,在生物中的分布具有毒性因季节和生长环境而不同、有毒品种和无毒品种外形相似肉眼难以区分等不确定性的特点,容易造成混淆误食,是造成河鲀毒素中毒事件屡有发生的原因。因此开展河鲀毒素的检测工作,加强对水产品中河鲀毒素的监
5、测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已有如小鼠生物法[9]、酶联免疫法(ELISA)[10–11]、高效液相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12]等一些标准检测方法用于河鲀毒素的检测,但由于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小鼠生物法不能专一地检出TTX,ELISA操作繁琐、技术要求高、容易出现假阳性,而国家标准规定的荧光检测法需要配备柱后衍生装置和昂贵的联用质谱仪进行确证,使得该方法难以普及应用。近年有不少研究者开似物[4–7]。科鱼类、虾虎鱼和织纹螺等是最常见的引起人类河鲀毒素中毒的水产品。由于TTX化学性质稳定,一般的烹饪手段难以将其完全破坏[8],收稿日期:2014-03-13;修订日期:20
6、14-05-22.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40302008);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2TS21).作者简介:辛少平(1986–),男,硕士研究生,从事水产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研究.E-mail:xinsp86@gmail.com通信作者:李来好(1963–),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E-mail:laihaoli@163.com140中国水产科学第21卷展了TTX检测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学检测法[13–20]和一些理化检测方法上。在免疫学检测方面,研究朝向提高准确度、降低操作难度、快速分析的方
7、向发展,一些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取得了突破,例如基于竞争性免疫层析原理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已经研制成功[21],该产品体积小、在常温下可长时间保存、所需检测样品量少、检测时间短、使用简易,苏捷等[13]以河鲀毒素胶体金层析快速检测卡分析织纹螺及河鲀实际样品,准确率达100%,单个样品测试时间只需20min;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免疫反应原理开发的生物传感器分析方法[22],也具有准确度高和分析速度快的特点。在理化检测方面,近几年研究的关注点基本集中在针对TTX本身的一些色谱方法的改进上,如通过改善样品前处理方法[23–26]或改变色谱分离方式[27–31]
8、等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而针对其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