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王敏杰)

活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王敏杰)

ID:14279087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7

活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王敏杰)_第1页
活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王敏杰)_第2页
活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王敏杰)_第3页
活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王敏杰)_第4页
资源描述:

《活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王敏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解为先,课堂为本,发展为主——活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王敏杰精彩的数学课堂必定是建立在教师对三个理解的基础上,即对数学本身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理解,对教材教法的理解。对上述三者理解的不同程度,将直接反映在数学课堂中,并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同样地,教师为了活化数学课堂,也主要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理解的不同而采取相应措施。下面主要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以及所了解的身边同行采取得一些策略,分类举例说明,如何活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理解。一、对数学的理解1.对数学教育功能的理解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都希望每个学生能认真学好数学。但数学应

2、用的广泛性这种大道理显然对多数学生是苍白的,甚至不少数学教师都认为,如果只是为了工作、生活,根本无需学习如此复杂高深的数学。自己也一度困惑,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正喜欢上数学,能欣赏数学中的美。首先,教师自己应真正喜欢数学。现在,我认为数学对一个人的影响主要是理性认识中的逻辑推理和感性认识中的数量估计,也就是传统数学中提到的逻辑推理与计算。我想,受过较多数学训练的人,当他遗忘了大部分数学知识后,还剩下的就应该是上述思想。另外,数学本身是结构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不知不觉的具有结构意识。做大量题是学好数学所必需的,

3、将解题与做事联系,如何有理、有利、有节,如何合理安排精做与泛做,区别练习与测试的不同要求,将这些道理与学生解释,学生通常会更愿意认同教师的授课方式。一旦接受了这样的想法,课堂教学中就自然会强调推理与计算,学生也相对情愿和自觉了,课堂中不愿意动脑,不愿意动笔的人也就少了。2.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理解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深入浅出是每个教师的难题。如果教师自己对某些数学概念有了新的理解,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这时候通常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如立体几何中的公理1和公理2,描述平面的性质,文字抽象难懂,配合图形,虽然能明白,但总觉得有些

4、莫名其妙。其实公理1是说明数学中的抽象平面是很“平”的,直线有多“直”,平面就有多“平”;公理2则是说明平面的“薄”,直线有多“细”,平面就有多“薄”。如此一来,学生不但记住了公理本身,也自然有了立体几何平面化的思想。再如,解方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学生陷入方程类型,题型题海中,常常就会觉得解方程很难。这时来个说文解字“解方程”,学生听了既新奇,又觉得很有道理。“解”——解开,“方”——方式方法,“程”——程序程式。对方程而言,可理解为对x作的一系列变换,解方程就是要解开套在x上的,将其表示为的形式。类比穿衣服解衣服,“解”的顺序

5、与穿的顺序相反,对不同的变换需要有相应的“方法”去解,而对一些常见的基本方程,如何求解是有套路的,有一定的操作流程,有一套程式必须要走。1.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简洁的,文字叙述的严密性,符号表述的准确与恰当,定理公式的取名等都很有讲究。在适当的课堂中做些强调,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如对数式中,学生初学时常常不分层次,。函数的名称,向量的名称,都可以借助数学史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习否定的表述中,不都是,都不是,最后来一句“都是不?”加强学习效果。一、对学生的理解亲其人,信其言,教师都希望学生能认真听教师的每一句话,但

6、数学的枯燥与艰涩阻碍了学生的理解。还有更多的学生会觉得教师所讲的内容都会了不愿意听,或者想听但听不懂。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最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生活性格等多一些了解,适当改变课堂语言与教学策略,课堂中留给学生的印象就会更深。下面的一些做法也许有效。1.通俗的生活化语言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解释一些数学概念或问题,学生普遍更感兴趣,自然也能增进理解。如介绍包含关系与推出关系时,我打比方说,我是男人,自然也是人。学生一怔,都很期待地看着我。然后我指着一位女同学说,你也是人,但你不是男人。学生哄堂一笑,在回味中理

7、解推出关系与子集的包含关系。比如,为了说明“或”在数学中与生活中的区别。举例说,周一或周二将举行数学测验,从数学角度看,可能有两场测验,这是学生不情愿看到的。再比如,一个典型的不等式问题,学生在上学时一半时间走路,一半时间骑车,在回家时一半路程走路,一半路程骑车,问上学与放学回家,哪个用时少?这问题的本质是走路比骑车慢,单纯判断可将这种速度差别扩大,如骑车改为开着F1赛车,走路则因为脚崴了,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如果一半路程走路,不知何时才能回家,而一般时间走路,那就相当于直接到校门口,然后走进教室。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不等关系,而且有了

8、用极限思想考虑问题的体验。1.给问题增加一些故事我们常常都会有这样的无奈,重复做一些类似的问题,师生都缺乏兴趣。这时若给问题添一些故事色彩,情形必然会改观。这与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