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研究

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研究

ID:14210937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6

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研究_第1页
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研究_第2页
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研究_第3页
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研究_第4页
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研究  [摘要]应急物流是我国安全保障体系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震应急物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逐渐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地震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对抗震减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我国地震应急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防灾避险机制、加大抗震防灾物资的储备、成立地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完善地震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宣传和普及地震应急物流知识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急物流;地震;应急物资  [中图分类号]F2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056-04  [作者简介]

2、刘涛(1991-),男,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巨大的损失和悲痛,还有警示与启发。以往我国大城市的发展主要考虑GDP的增长,将经济的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而对城市抗震减灾体系的建设投入较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生态的保护、重视抗震减灾,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是指与地震救援有关的所有物流活动的总称。包括:地震救援物资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加工、配送以及地震救援设备的使用、管理和地震救援信息处理等活动

3、。地震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它的波及范围大,所以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运作模式也与赢利性物流组织有所不同。概括起来,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时间”第一性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不但包括一般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还具有特有的“时间”要素。由于地震的发生不可预知,所以很难预测地震应急物流的需求,这就使得地震应急物流具有紧迫性,“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只有在地震灾害发生时争分夺秒才能将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  (二)目标的特殊性  地震灾害发生后如何快速有序地将应急物资运往灾区对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地震应急物流不可能像正

4、常的物流系统一样以经济性为出发点,时效性和安全性成为首要目标。  (三)临时性和一次性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系统区别于一般物流系统的经常性、循环性和稳定性,由于地震灾害的不可预测和突发性决定了它地震应急物流系统的临时性和一次性,要求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四)应急物流供需的不确定性  地震应急物流系统的供给方无法预知市场的需求,因此具有被动性;同时需求方也不可能提前反馈需求信息,无法拉动供应链的运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供应链的中间部分,即地震救灾活动的组织者则承担着更大的责任。  (五)开放性和扩展性  考虑到地震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则应该将地震应急物流系

5、统设计得更加开放且可扩展。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并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应急物流系统的供给和需求,故只能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被动地将其纳入地震应急物流系统之中。  二、我国面向地震的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基础设施的抗震水平较低  作为城市抗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不仅是物资运输的通道,还是震时疏散员工、开展营救工作的生命通道,是抗震救灾的生命线。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淮安市交通基础设施分布极不均衡而且技术等级较低,交通系统的抗震水平较低。至2009年底,淮安市高速、一级公路比重只有107%,等级航道只占全部航道的347%;而四级及四级以上航

6、道仅占11%,枢纽设施数量少,规模小,等级水平低,布局不尽合理;枢纽衔接不紧密,集疏运体系不畅通,枢纽设施利用率低且设施较为陈旧,更新较慢。不仅仅是淮安,就整体而言我国道路交通资源的分布也不均衡。城市享有最佳的交通运输条件,在交通方式上也较为齐全,而且公共交通系统也更为完善,这都为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农村交通条件较差,缺乏高等级的线路,对外联系不畅。通过对我国各级公路的路面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抗震水平较低,许多城市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令人担忧。  (二)城市规划不尽合理导致防灾避险功能相对落后  尽管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7、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但是一些城市规划却不尽合理,其防灾避险功能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各方面:第一,城市单体建筑物防灾避险功能较弱。由于土地价格的上涨,城市高层小高层建筑逐渐增多,这就使得在强烈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倒塌的建筑物所占的面积扩大,相对应的就是压埋厚度加大,不仅不利于市民逃生,而且对震后的救灾活动造成极大困难。越来越多的城市高层和小高层建筑物加大了建筑物的容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点和面也相应增大,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破坏更为严重。广大农村民居的抗震能力也令人担忧。第二,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逐渐被压缩,不能满足防灾避险的需

8、求。近年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