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课程中科学、技术、人文的融合.doc

论高职课程中科学、技术、人文的融合.doc

ID:14175148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6

论高职课程中科学、技术、人文的融合.doc_第1页
论高职课程中科学、技术、人文的融合.doc_第2页
论高职课程中科学、技术、人文的融合.doc_第3页
论高职课程中科学、技术、人文的融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高职课程中科学、技术、人文的融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职课程中科学、技术、人文的融合[摘要]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必须通过课程来体现。在设置高职课程目标时,应先厘清科学、技术、人文三者在课程中的关系,然后按照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构建多元整合型课程,将科学、技术、人文三者衔接沟通,恰当地融合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培养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高职课程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三者辩证统一。  [关键词]高职课程;科学;技术;人文;融合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简称,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使高职课程既不同于普通高校课程,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又区别于中等职教的课程,有高等

2、教育的要求。因此,高职课程改革有较大的难度。虽然拥有可资借鉴的职教课程模式,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技能组合课程”、北美和英国、澳大利亚流行的“能力本位模块课程”、德国“双元制”中“项目与应用性课程”;北京市朝阳区职教中心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黑龙江省伊春职业学院的“就业本位板块课程”,以及其他职业学院开发的“职业群课程”、“生计群集课程”,等等,但这些课程各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不能照搬。应当按照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构建有特色的多元整合型课程。这种课程既能摆脱传统课程观的消极影响,又可避免单一“本位论”的片面观点,辩证地对课程三要

3、素(知识、技能、态度)统筹兼顾,追求价值的多元化,达到育人的全面性。    一    学术型人才,通过科学教育来培养,科学是由学科组成的,因此,侧重科学教育的普通高校强调依据学科的内部逻辑设置课程。另一类是应用型人才,通过技术教育来培养。技术是直接应用于职业劳动的,因此,侧重技术教育的高职往往依据职业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受培养目标制约的课程目标,使高职课程与普通高校课程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但是,这并不能将两类教育课程截然分开,这两类课程并非各不相干,因为科学与技术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内在联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是

4、为实现生产过程和非生产需要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的总和。科学着眼于“知”,呈观念状态;技术着眼于“做”,属行为领域。前者侧重于理论,后者侧重于实践,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明显的差异是具有应用性、可操作性、直接效益性。科学与技术的差异性并不排斥它们的关联性,人的行为总是受观念支配的,技术实践都受科学理论的指导。完整的技术过程包括无形的技术和有形的技术,无形的技术之物化形式就是高职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材,有形的技术是高职的实验课、实训课、实习课中对技术知识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操作。  普通高校课程培养学术型人才,高职课程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属

5、于应用型人才,但不能据此而认为高职教育就无学术。蔡元培讲过:“学术一词可分为二个名词,一是学,二是术。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二者并进始可。”[1]无独有偶,波耶夫在“学术水平反思”一文中论析:“大学的学术包括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4[2]由此可见,普通高校课程侧重理论,并不排斥应用;高职课程侧重理论的应用,也是学术的应有之义。  可以这样说,科学属于人类文化的理性认知领域,具有理论知识性品格,技术属于人类文化的感性实践领域,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科学与技术之间既是一种“知”与“行

6、”的关系,又是一种理性认知与感性存在的关系。在高职教育课程中要正确定位并处理好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则既要二者并重,又要二者并进。二者并重就是对科学和技术同样重视,防止和克服厚此薄彼、扬此抑彼、甚至顾此失彼的现象。根据特定职业的现实需要和近期发展需要,选择包括科学和技术的课程内容,恰当地安排课时和学分,合理地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整体的教学安排中的比重。二者并进就是用科学理论指导技术实践,在技术实践中应用科学理论,二者双向联系。正如黄炎培所说:“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手脑并用”;也像陶行知所讲:“教学做合一”,“真正的做是在劳

7、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3]。其中,特别要重视的环节是实习实训。因为实习实训是科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    二    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和分割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西方理性主义科学观强调除自然科学外,并不存在其他科学,另一方面是西方人本主义文化观把人文归纳为非理性主义,如康德把“人类理性的法则”分为“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这就造成了科学与道德、事实与价值、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和分割。这两个方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科学本身蕴含人文精神,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在追求真理的同时也追求人类道德

8、的进步和生活艺术的发展以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解放人性、肯定人的价值[4]。科学教育应有人文精神的支撑,应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哲学理念、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