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的矛和盾(刘云鹏 李照山)

大成拳的矛和盾(刘云鹏 李照山)

ID:14095973

大小:1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6

大成拳的矛和盾(刘云鹏 李照山)_第1页
大成拳的矛和盾(刘云鹏 李照山)_第2页
大成拳的矛和盾(刘云鹏 李照山)_第3页
大成拳的矛和盾(刘云鹏 李照山)_第4页
大成拳的矛和盾(刘云鹏 李照山)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成拳的矛和盾(刘云鹏 李照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成拳的矛和盾柳云鹏李照山在古代,矛和盾是常用的两种兵器。战士们一手执矛来刺杀敌人,一手执盾用于防御。矛愈锋利愈好,盾越坚固越佳,此为对立的方面,然而二者又相互统一。只有盾牌防御有效,才能保护自我,才能使矛发挥应有的效果;反过来讲,当利矛刺中敌人之际,也就很好的起到了盾的防护作用。矛和盾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被广泛的应用到很多事物中。在大成拳体系中,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诸多方面。只因为如此,该拳的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曾在晚年自号为“矛盾老人”。在大成拳的“七妙法门”中,站桩是最重要的基础功法。其养生桩为养生而设立,技击桩为技击所专用。站养生桩可培养锻炼“内气”,而技击桩可获取实战必备的“

2、内劲”。为了突出矛和盾的辩证关系,大成拳直接设立了矛盾桩。此桩的特点是一手在前为盾,有防御功能,另一手在后为矛,意为进攻。具体桩式为:下肢站成左式丁八步,身体重心前三后七,上身似正非正,似斜非斜,右胯内裹;上身呈现不太明显的后靠之状;两臂抬起,两肘与肩同高或略低,左臂在前,掌心向内,内臂的屈肘处大约120~135°,左手食指与眼同高,印堂穴、食指第三骨节处及前脚掌位置要处于同一直线的位置,眼睛以此方向目视前方;右手略低略后于左手,两手食指约八寸至一尺距离;两臂在身前要形成稍向右偏斜的横椭圆状(图1)。此为左式练法,右式的站法与此相同,只是方向相反。5两臂的间架能自然的形成“肩撑肘横”,此

3、种状态极易使上肢达到“外撑内抱”的效果。这种“外撑内抱”的矛盾关系既可用于防守,又具有“内劲”的笃实作用;此外,两足的丁八步和身体重心的调配,使两脚处于前虚后实的矛盾状态,前脚的虚可使进退自如,后脚的实可加固自身根基。所谓的“内劲”即来自于体内而不显于体表,说白了,就是不用劲之劲,不用力之力。不用劲就是机体的外在形式要保持一定的放松度,而又有力就是要在放人或打击敌方时能表现出巨大的发放力或穿透力。此即“肌松力掤”的原则要求。而肌松和力掤又是完全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肌松”是指肌肉放松。首先是整体放松,这样可有利于体认自身的重力感,好似自身的重力被地球引力所吸引、所包裹,又似二力合一。

4、只有如此,才能增加重力感,使有限的自身质量发挥无限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两臂的放松,以使两臂在撑抱的过程中产生微动及肌群的收缩作用。“力掤”是指肢体在空间的支撑作用。“掤”字在一般的字典中查不到,可认为它由“棚”字演变而来。“棚”系名词之意,比如木棚、草棚、竹棚等。要想搭建一个棚子,必须得有棍棒类物质搭成架子作支撑。在武术中,“掤劲”是内家拳法一种特有的劲力。整体的支撑作用可提高自身的稳固性。要想把别人放出或击出,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稳固性。遇人推我时,如果我安如磐石,对方非但不能推动,还会受到反作用力使之重心不稳,若再给对方施加一个发放力,即可轻易地将对方放出。这就是与王芗斋先生比武者,

5、在接触的瞬间即被弹出的原因。同理,两臂的支撑性加强后,外在形式看似无力,却绵里裹铁,具有极强的掤劲效果和穿透性。实现“肌松力掤”的途径是“意”的调配。这就产生了形和意的矛盾。形是意的体现,意是形的灵魂。矛盾桩的意感活动为“推之不动,拉之不开,砸之不落,挑之不起”。操作方法为:在身体放松的前提下,意感有人推我胳膊,我不让其推动,或有人拉我胳膊,我不让其拉开;也可体认有很大的力量砸我胳膊,我不让其砸下,若有力量向上挑我胳膊,我不让其挑起。意感活动的要点为:第一意念不要太强,做到“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即可。按照心理学的原理,只有给大脑输入弱信号,肢体才会产生强的应答反应;第二是每次意念诱导的时

6、间不能过长,通常体认2~3分钟即可,之后,使身体处于单纯桩功下的休整状态。5过长的时间体认,会造成疲劳而不利于劲力的培养。由于“肌松”和“力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故开始很难做到“肌松力掤”。对一般人而言,如果让其放松,就会松塌无力,让其两臂不被推动,又僵硬起来。以后是否能做到“肌松力掤”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意念使机体的应答反应会产生两种重要作用。第一种作用是“骨重建”。其效果就是通过改变骨骼的大小、形状和结构以适应力学需要。重建可增加骨的密度,从而也就增加了骨的强度和硬度。无论发何种力量,打出何种招法,都离不开骨骼作支撑。只有具有良好性能的骨骼作运动链,才能使肢体形成较好的支撑和掤

7、劲作用。比如,用同样粗的木棍和铁棍去搭架子,肯定后者的支撑力大得多;用同样粗的铁棍击人可使人脑袋开花,木棍击人可使人头起疙瘩,内含空气的塑料棒击人则如挠痒;骨密度的改变既可增加推手或阻截过程中的掤撑感,又能提高打击中的穿透性。这就是“骨重建”效应。第二种作用是“肌通连”。常识告诉我们,机体质量越大,产生的力量就越大。如果单纯用两臂两掌推人,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其原因是两臂的质量远小于一个人的身体质量。所谓“肌通连”,就是要使身体各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