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

ID:14081559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5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1页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2页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高职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亟需形成高职课程建设标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课程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并进行相应完善。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高职示范校建设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难点。自2006年,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推行高职示范校建设任务,我国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进一步强调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彬一体”的职教理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高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高职课程建设

2、标准内涵(一)高职课程建设的现状随着高职教育改革和示范校建设任务的推进,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在整体的课程模式和体系上仍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1.学科本位思想在课程建设中仍根深蒂固。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在教学过程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同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以能力本位来统筹构建课程体系这一核心环节,使课程建设缺少系统性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指向性,进而弱化了课程建设的整体效果。2.课程体系建设过程缺乏协调。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学主

3、管部门、教学实施单位、用人单位和广大教师协调运作,同时,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考核方案、习题等文案材料要给予支撑。各部门之间应通力合作,协调运转,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诸环节联动,达到预期的效果。3.重“形式”,轻“内容”,课程外观与实质“两张皮”。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行精品科建设,各高职院校也加大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在政策、资金和组织上给予了充分的支持。然而通过实地抽样调查,部分课程的申报材料和文字表述非常符合职业教育理念,内容充实,手段先进,而实际在授课过程中,仍然大量沿用的传统教授方法与形式,高职课程的实质并没有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谈不上真正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教学

4、做一体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4.课程建设与企业需求缺乏衔接。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应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专业定位、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实际需求实现近距离对接。但由于在课程建设中缺乏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分析,对于本课程所适应岗位群的能力结构和工种比较模糊,弱化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仍独立划分,尚未进行真正的教学做一体的改革,使得学生难于形成高水平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知识素质。(二)高职课程建设标准的内涵高职教育课程标准是依据专业和课程定位,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对课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深人调研,并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分

5、析,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将岗位技能形成课程知识与技能点,实现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并为后继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奠定基础。其具有如下几个特征:31.课程标准的职业性。高职教育课程应充分参考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和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岗位的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的内容序列。因此,高职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应充分参考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职业标准。2.课程标准的针对性。高职课程面向区域经济的需求设置,具有个性化特点。因此在设计课程标准时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工作岗位进行区别对待,如果用千篇一律的统一标准评价所有课程,则显得不够合理。同时,课程标准应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应

6、不断更新。3.课程标准的全面性。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应体现全面、系统的特点,建设主体要包含课程教学的全部参与对象,包括接受该课程教学的学生、企事业用人单位、相同或相近专任教师及课程专家等,内容也应包括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考核等。二、高职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还不成熟,因此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评价功能失调、评价重心偏失、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单调、评价标准机械、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特别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包括:(一)课程评价内容、结构不合理受到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影响,现阶段高职课程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不全面,结构不合理

7、的现象。重知识,轻技能;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重文案,轻实效的现象在高职课程评价中较为普遍,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工作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吻合。(二)重静态检查,轻动态评价目前,高职课程评价中更注重行政部门的静态评价,主管部门及专家人校检查后,学生期中评教后即宣告课程评价的结束,缺乏对课程进行长期的动态跟踪评价,尚未形成定期与不定期、抽样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动态评价的长效机制。(三)课程评价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