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 可 能 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可能性教学内容:3年级上册第8单元。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统计初步知识在低年段已经涉及,但“可能性”的内容对3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对不确定事件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通过猜测——实验——推理过程感悟不确定事件结果的可能性,在统计得出的实验数据基础上验证这些不确定事件的结果。将统计的知识与可能性的教学紧密结合是本单元的一个亮点。实验中,一些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更加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生分析: 3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对未
2、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通过亲身体会领悟,将不确定事件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我执教的学生身处农村,。他们接触的信息少,眼界不够开阔。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在摸棋子的游戏中,初步体验身边一些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口头表达、逻辑推理、动手操作等能力,尝试进行小组合作。 教
3、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活动,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对一些可能性事件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与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以及我所执教的学生的特点,具体制订了以上的目标。】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黑、白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课件:主题情境是“抽签表演节目”) 师:他们为什么要通过这种方法选择场地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板书课题:可能性。) 【设计意图:教材呈现的主题情境是“抽签表演节目”,这样教材的主题情境学生就感觉到了熟悉。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4、活动一:通过摸棋子(6白),体验“一定”“不可能”。 出示盒子,告知学生里面装的是棋子,让学生摸棋子,并记录。(指学生读活动要求。) 汇报小组内统计出的数据,提问为什么摸出的都是白色的,为什么没有黑色的,为什么没有绿色的。请学生猜一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有学生猜到盒子里都是白棋子。最后把盒子中棋子颜色进行公示,表扬和肯定学生通过记录结果进行的大胆猜测。 (板书:一定不可能) 【设计意图:教材中例1是直接呈现了盒子里棋子的颜色,改变了呈现方式,在学生摸棋子前,没有预先告知棋子的颜色。教学中,学生兴趣浓厚,通过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过程,初步体验一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
5、 活动二:通过摸棋子(3黑3白),体验“可能”。 继续活动,取出活动一中的棋子,重新向里面放入3个黑色棋子3个白色棋子。小组合作完成,按照要求,组内同学一起猜测,轮流摸棋子,摸完棋子的同学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摸到这种颜色棋子的原因。教师巡视、参与各组操作,适时规范学生的描述语言。当组内成员都摸过棋子后,选取一组作汇报。 问题:⒈任意摸一次会摸什么颜色的棋子?⒉为什么会摸出白(黑)颜色的棋子,能否摸出绿颜色的棋子,为什么? 在这里可能会有小概率事件产生,即:摸了6次,都是同一种颜色,这时教师及时地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矛盾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进行多次实验。渗透虽然概率是建立在大量实验
6、基础上的,但是实验的结果不等于就是概率。 (板书:可能。)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的操作经验,也知道了盒子中的棋子颜色决定了摸出的颜色。这里采取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描述事物的语言,进一步巩固“不可能”。】 三、层次练习,拓展提升 基础部分: ⒈我会选择:请选择“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并说一说你选择的依据。 ①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②10岁的小华,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 ③本地区3天后()会下雨。 ④太阳()从西边升起。 ⑤吃饭的时候,人()用左手使筷子。 ⑥人()会长生不老。 【设计意图:此处练习是教
7、材中的例二,由于前面两次活动学生已经体验到了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将例2调整为基础练习。通过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事例,加深对上面知识的理解。这里我替换了“每天都有人出生”,我执教的学生没办法作相应的调查。】 ⒉迅速裁断:利用本节课已学的知识判断对错。 ①公鸡不可能会下蛋。() ②明天的拔河比赛我们班一定会赢。() ③人不可能一辈子不睡觉。() ④鱼不可能在天上飞。() ⑤沙果树上长葡萄。() 【设计意图:列举的都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