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功能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功能

ID:14029394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功能_第1页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功能_第2页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功能_第3页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功能_第4页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社会功能严奇岩(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550001)中文摘要:清代贵州各民族的发型和装饰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和原始性,但总体上各民族头饰以男子薙发、女子高髻、以布缠头等为主要特色。各民族头饰既是民族识别的标志,也是婚姻和贫富状况的标记。竹枝词给我们展现了各民族的头饰演变发展过程,为民族头饰研究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关键词: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功能贵州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斑斓多彩的民族服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清代竹枝词对贵州的民族服饰多有题咏,是研究民族学、民俗学的重要资料。一、清代贵州民族头饰类型

2、从竹枝词看,各民族头饰丰富多彩,展示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头饰包括发型和装饰。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年龄和婚否的差异而导致各民族头饰千差万别,从一侧面反映少数民族观念形态的变化过程。清代贵州各民族头饰从发型看,虽然多种多样,以“锥髻”最为普遍。“锥髻”即将头发盘于头顶如锥状,谓之“盘髻”、“挽髻”或“绾髻”。具体发型样式有螺蛳髻、牛角髻、羊角髻、螃蟹壳等。如尤侗《土谣》“螺髻斑衣马镫冠”是记载龙家的螺髻。尖顶是彝族的传统头饰,俗称“天菩萨”,并影响白额子、尖顶苗等族群。如毛贵铭《西垣黔苗竹枝词》“尖顶螺蛳髻上翘,白衣同类喜相邀”,是指白额子的尖顶螺蛳髻。毛贵铭又

3、载“仲冬初一早过年,尖顶苗家忙下田”,是指贵阳府的尖顶苗“男女皆梳尖顶髻”。牛角髻见于田榕《黔苗竹枝词》“黄杨梳插银簪亸,角髻峨峨一尺量”,是说“蔡家苗妇人髻甚高,若牛角然”。羊角髻见于毛贵铭《西垣黔苗竹枝词》载“苗妇梳完羊角髻,教儿莫向鬼堂行”是记载楼居苗的羊角髻。《百苗图》中记载楼居苗“妇人以羊角为髻”,但因语焉不详,刘锋猜测这是用一种羊角形的小木梳挽发髻。刘锋《百苗图疏证》,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218页其实根据竹枝词看,与牛角髻类似,指发髻形状似羊角。余上泗《蛮峒竹枝词》“椎髫浑如螃蟹壳,两簪横绾压乌云”,作者反映了土人“妇人髻如太平冠而色黑,故人戏为

4、‘螃蟹壳’”。舒位《黔苗竹枝词》载“一梳飞上昆仑月,便是君家黑牡丹”。原文注:东苗“挽发盘头,笼以木梳。故用唐人墨池、雪岭之事为咏”。这是指东苗妇女的发型是将头发盘于额头上,笼以新月形的梳子,其新月形头饰即诗中的“昆仑月”。这些锥髻的组成多杂马鬃、牛鬃及人发等物。如余上泗《蛮峒竹枝词》“石路参差行步缓,含梳鬃髻半边垂”说明花苗“妇人以马鬃盘髻上,垂于半边,笼以木梳”。毛贵铭《西垣黔苗竹枝词》载“汉儿不识巧妆梳,笑说苗家多大头;左髻盘盘龙戏水,右髻盘盘狮滚球”。原文注:大头龙家“女着土色衣,以牛马鬃尾杂人发盘髻如盖,故名‘大头’”。而高坡苗“妇女以木板尺许绾髻上”

5、,故又名顶板苗。正如毛贵铭《西垣黔苗竹枝词》载“高髻苗娃顶板多,问郎家住哪山坡”。以布笼头盘髻最典型的是侬人,如舒位《黔苗竹枝词》载“暮雨匆匆过绿塍,朝来入市发鬅鬙;生愁女伴多轻薄,新压青花布一层”。原文注:侬人“妇人私一男则髻上蒙青花布一方,布愈高而意愈得。凡入市交易,髻上布有积累至数十层者,同伴皆啧啧艳指称之”(清)舒位《瓶水斋诗别集》卷2。以上诗歌多咏女性“锥髻”的发型,其实清代贵州少数民族男女流行“锥髻”的发型,男性“锥髻”的发型也常见。如田榕《黔苗竹枝词》“黄杨梳插银簪亸,角髻峨峨一尺量”与“髻顶如椎刚不翦,髭根似草却频芟”等诗句反映翦头仡佬“男女俱挽

6、髻顶心,四围翦之才蓄寸许”(清)田榕《碧山堂诗钞》卷末《附录》,黔南丛书本。余上泗载“晓出山头结髻尖,负煤归去更担盐”道光《大定府志》卷58《文征八》的竹枝词指的是六额子“男结尖髻”。毛贵铭《西垣黔苗竹枝词》载贵阳府的尖顶苗“男女皆梳尖顶髻”。除了发型外,各民族头饰的装饰也丰富多彩,大致包括天然装饰物和人工装饰物两类。天然装饰物有海蚆、野花、薏苡、绿珠、鸡羽毛、狐尾等,人工装饰物有银饰、头帕、花帽等。各民族头饰具有护身的物质功能和审美的精神功能。贵州民族头饰中装点海蚆、野花、薏苡、绿珠、鸡羽毛、狐尾等天然装饰材料,表现出粗犷、古朴的美感。海蚆即产于热带地区的海贝

7、串珠。据考证在明代是云南地区各民族的货币江应梁《西南边疆民族论丛》,珠海大学出版社1948年第89页。古代贵州各民族与云南各民族有贸易往来,但流入贵州的货币因商品率不高,很快成为装饰品。明代郭子章《黔记》载龙里一带“妇人杂海蚆、铜铃、药珠,结缨络为饰”。以海蚆为头饰在披袍仡佬中最突出。田榕《黔苗竹枝词》载“海蚆倒插红緌好,花树前头玩月生”。作者注明“夭苗妇女戴海蚆,缀以红緌”。乾隆时期余上泗《蛮峒竹枝词》载“装头环缀海蚆牢,裙染羊羔五色毛;却怪男儿毡一片,匪袍翻得号披袍”。作者注披袍仡佬“妇人首缀海蚆”道光《大定府志》卷58《文征八》。张澍《黔苗竹枝词》载“青布

8、衣巾缀海蚆,方袍阔洞似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