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肿、子晕、子痫

子肿、子晕、子痫

ID:1401517

大小:271.00 KB

页数:61页

时间:2017-11-11

子肿、子晕、子痫_第1页
子肿、子晕、子痫_第2页
子肿、子晕、子痫_第3页
子肿、子晕、子痫_第4页
子肿、子晕、子痫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肿、子晕、子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子肿、子晕、子痫问题1.何谓子肿、子晕和子痫?其病因病机有何关联?2.子肿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是什么?。3.试分析子晕不同证候之异同?概念妊娠中晚期,肢体面目发生肿胀者,称为“子肿”,亦称“妊娠肿胀”;若头目晕眩,状若眩冒,甚者眩晕欲厥者,则为“子晕”,亦称“妊娠眩晕”、“子眩”;若在妊娠晚期、临产时,或新产后,突然眩晕倒仆,昏不知人,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全身强直,须臾醒,醒后复发,甚或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亦称“妊娠痫证”、“子冒”。此三者在病机上有联系,病症可逐渐演变,故作为一类疾病进行论述。如妊娠晚期,

2、仅足部浮肿,平卧后自消,且无其他不适者,为妊娠晚期常见现象,可不必治疗,产后自消。妊娠高血压疾病以妊娠20周以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引起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根据其不同阶段的临床特征,参照子肿、子晕和子痫论治。病因病机主要由于脾虚、肾虚或气滞而导致水湿痰聚、阴虚阳亢,终致痰火、肝风为患,发为子肿、子晕或子痫。1.脾虚脾气素弱,或劳倦思虑,或过食生冷,脾阳受损,运化失职,水湿停滞,泛溢肌肤,发为子肿;水湿停聚,精血转输受阻;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不足;孕后阴血养胎,精血愈虚,肝失濡养,脾

3、虚肝旺,则致子晕;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遂发子痫。2.肾虚素体肾虚,命火不足,肾阳失于敷布,膀胱气化失司,不能化气行水;且肾为胃之关,肾阳不布,则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水湿泛溢而为子肿;或素体肾阴不足,孕后精血养胎,肾阴益亏,阴虚肝旺,阳失潜藏,上扰清窍,而致子晕;血不荣筋,肝风内动:精不养神,心火偏亢;风火相煽,遂发子痫。3.气滞素多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孕后胎体渐长,阻滞气机,升降失司,遂致气滞而肿;气滞湿停,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发为子晕;气郁痰滞,蕴而化火,痰火交炽,上蒙清窍,进而发为子痫。一、子肿诊断要点1、病

4、史2、症状3、检查l.病史了解有无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史;是否高龄或低龄初孕、多胎妊娠、或羊水过多等。2.症状妊娠20周后出现水肿,多由踝部开始,渐延至小腿、大腿、外阴部、腹壁,甚至全身水肿或有腹水。若无凹陷性水肿,但每周体重增加≥0.5kg,为隐性水肿。3.检查(1)水肿程度踝部及小腿有明显凹陷性水肿,经休息不消退为(+);水肿延及大腿为(++);外阴腹壁水肿为(+++);出现全身水肿或有腹水为(++++);(2)血压定期测定血压。如两次以上血压≥140/90mmHg,间隔时间≥6h可确诊妊娠期高血压

5、;若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亦须密切观察;(3)尿蛋白(+)或定量≥0.3g/24h为异常,≥5g/24h时提示病情严重;(4)其他检查眼底检查小动脉痉挛情况;B超检查胎儿发育情况;肝肾功能测定等鉴别诊断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孕前有肾炎史,孕20周前发病,水肿始于眼睑,除尿蛋白阳性外,还可见各种管型或红、白细胞。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前有心脏病史,心功能检查可助鉴别。辨证论治先辨别水病与气病。水盛而肿者,皮薄色白光亮,按而凹陷,即时难起;证有脾虚、肾虚之别;气病者,皮厚而色不变,随按随起。治疗原则以运化水湿为主。脾虚者健

6、脾利水;肾虚者温肾行水;气滞者理气化湿。并根据“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随证加入养血安胎之品。注意慎用温燥、寒凉、滑利之药,以免伤胎。1.脾虚证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目肢体浮肿,或遍及全身,皮薄光亮,按之凹陷难起,神疲气短,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润或腻,脉缓滑无力。证候分析:脾主肌肉四肢,脾虚不运,水湿停聚,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水聚皮下,则皮薄光亮,按之凹陷;脾虚中阳不振,故神疲气短,食欲不振;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故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缓滑无力,俱

7、为脾虚湿盛之征。治法:健脾利水。方药:白术散(《全生指迷方》)加砂仁。白术茯苓大腹皮生姜皮橘皮方中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行水;生姜皮温中理气;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橘皮调气和中;加砂仁行气醒脾;全方有健脾除湿,利水消肿之效。若水肿较重,加猪苓、泽泻、防己利水消肿;胸闷而喘者,加桑白皮、杏仁、厚朴以宽中行气,降逆平喘;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者,加参、芪以补脾益气。2.肾虚证主要证候:妊娠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头晕耳鸣,腰酸乏力,下肢逆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而滑。证候分析:肾阳不足,上不能温煦脾阳,脾虚运化失司

8、;下不能温煦膀胱,膀胱气化不行,水湿莫制,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小便不利;命火虚衰,下元失煦,故下肢逆冷肿甚;肾虚髓海不足,外府失荣,故头晕耳鸣,腰酸乏力;舌淡苔润,脉沉迟,均为肾阳不足之征。治法:补肾化气行水。方药:真武汤(《伤寒论》)。附子生姜茯苓白术白芍方中附子温肾化气行水;生姜、白术、茯苓健脾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