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95467
大小:6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5
《古诗形象鉴赏与开放赏析题重点指导及强化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古诗形象鉴赏题重点指导【考点解密】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种。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意蕴的把握:形象的特征,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形象的典型意义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就是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中有关季节、时令、地域、场景等景物的描写,
2、来把握景物形象承载的主观感情,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解答古诗形象鉴赏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由形入神,感知诗歌形象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扣住诗歌文本中对形象外在特征的描写,进而体会其内在的精神气质,玩味“象”中之“意”,体会“景”中之“情”。要认真品读诗中有关形象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等方面的描写,从对形象具体描写的赏析中充分感知其形与神的特点。2.抓住关键,把握诗歌形象的意蕴。鉴赏诗歌形象,要紧紧抓住诗歌中写景抒情、体物传神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来探寻形象包孕的丰富意蕴。要反复吟咏诗中绘形传神的形容词、动词、副词、拟声词、数量词
3、等,玩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韵味。3.知人论世,求索诗歌形象的深刻内涵。简而言之,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思想主张、艺术旨趣等;论世,就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该诗的缘起等。只有知人论世,才可以获得对诗歌形象的深刻感受与理解。【真题演练1】(2012年高考天津卷,节选)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 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问题:颔联
4、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解题指津】这是一首咏物诗。野菊形象寄寓了诗人的人格理想,达到了景物特征和诗人精神品格的完美统一,这是咏物诗的重要特点。诗人笔下的“野菊”不附庸风雅,既不甘作“骚人”的“糗粮”,更不媚俗,不会凑重阳插菊的热闹。野菊的性格特征是“在野”(不为官)而超凡脱俗,或曰孤芳自赏。尽管“无人”欣赏却绝不改“幽色”,不减“妙香”,这里的“幽色”、“妙香”被赋予坚守高洁品格的象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颔联是提挈本诗的关键,抓住颔联就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志趣追求。再者,首尾两联提到的屈原与陶潜。也是野菊形象的重要陪衬,因为野菊不仅不
5、甘作“骚人”的“糗粮”,更嘲笑得宠的“东篱”,因此野菊的超凡脱俗又在屈原、陶潜之上了。分析本诗的野菊形象可诗中有关野菊生长环、外在特点(花色、花香)、内在精神等方面入手。【参考答案】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②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真题演练2】(2012年高考湖北卷,节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注]贾 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
6、所在今宁夏灵武县)。问题: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解题指津】本题考查概括诗歌人物形象主要特点的能力。题干中要求“作简要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析诗句对人物行为的叙述描写,揣摩其中表现的人物的精神气质,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本诗首联说,邹明府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肥膘来,说明人没有贪污腐败,非常清廉。颔联是说,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也是为了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所以任满以后,满载而归的仅有一车诗书。颈联写寒风透衣,说明其衣衫单薄简朴;尾联写他栖身边远角落,深
7、居简出,向往宁静,清远脱俗。纵观全诗,所表现的人物的主要特点应该是“清正廉洁”。表述答案时,应按要求先指出其主要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作出简要的分析说明。【参考答案】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美女图http://www.23kanshu.com/view-37/二、古诗开放赏析题重点指导【考点解密】古诗开放赏析题是一种允许考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诗歌文本的主旨、艺术手法、语言风格、遣词
8、造句等进行解读阐释的具有探究性质的主观题。由于该题型答案的不唯一性,试题留给考生一定范围的自由阐释空间,考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