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39123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却成为一个难题困扰了许多学生和教师。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既提升了低年级写话的要求,又为高年级更熟练地进行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主要分析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的现状,从教师教作文、学生学作文以及家长对学生作文的关注三个方面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兴趣;积累;合作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中年级作文教学是从写话过渡到习作的阶段,为学生自主、熟练地进行自我表达奠基。新课程的颁布给小学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一、作文学习中的问
2、题 (一)学生习作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活动体验,脱离学生实际。由调查可知,学生作文课上进行交流的机会较少,活动体验更是一种奢求。其次,作文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起到良好的反馈作用。由调查可知,部分学生作文后并没有重视教师的作文评语,教师作文评价的实效性不高。学生之间有个体差异性,教师的评语却大同小异,缺乏对学生的差异化指导。最后,对优秀习作的展示形式较单一,也不利于习作兴趣的激发。 (二)学生作文时不能进行有效观察的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不细致,较零散,造成作文写得不具体、不生动。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其观察
3、还较零散。而部分教师没有加以指导,学生仍旧停留在最浅层的观察上。 (三)学生作文运用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方面,教师只关注词句在学生笔记本上死板的排列,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语境中生动地运用及内化,学生写出的作文当然内容贫乏。另一方面,作文课时学生之间不能通过交流互动有效激活相关的积累来进行作文,因而不能灵活运用。 (四)学生作文自觉性低的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没有认识到作文是表达平时感受的一种方式,没有体验到这种表达方式的特殊魅力。他们认为作文是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写,没有写作的主动性。 其次,作文课上的交流只集中于部分学生,作文后的成功体验也较少,缺乏激励机制,因而大
4、部分学生不会自觉地进行作文。 最后,教师与家长没有进行有效的配合。学生因为家长施与的压力,只能在家庭学校两点之间来回穿梭,社会实践等活动较少,作文的素材也就相对较单一。 (五)教师在习作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客观上分析,学校的管理层对作文教学不重视。语文教学普遍重视阅读教学,各种形式的阅读观摩课不少,但是作文教学的观摩课却少之又少。作文教学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从主观上分析,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没有抓住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作文指导。 二、对策及建议 (一)课内指导得当,激发习作兴趣 1.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充分表达交流,激发学生
5、的作文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是学生对习作的一种良性地、有力地刺激和动力源泉,也是学生终身乐学、未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文课上,教师应通过创设多样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表达欲望,在动态的活动中思考、观察、交流,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最终兴致勃勃地完成作文。 2.建立完善的习作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作文的成功体验。在评价的主体上提倡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当然每次作文评价的标准应该明确、具体,由师生共同制定。老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如在班级开辟“习作园地”,在学校橱窗开辟“习作专栏”,展示精彩的习作成果;有条件的学校可推荐优秀习作在校
6、报上发表或是在校园广播站播出;组织编手抄报,推荐学生参加作文竞赛等,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展示、交流习作的平台。 (二)课外有效积累,丰富习作材料 从课外积累来看,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大部分学生的观察都比较笼统。因此,教师因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的意识,全面观察可以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重点观察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细致的观察。再加上课堂上的相互交流,调动生活中的积累来进行作文。 (三)家校沟通合作,培养习作习惯 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要鼓励孩子养成坚持读课外书的习惯,并做好读书笔记;鼓
7、励孩子每天写日记;鼓励孩子养成仔细观察身边人和事的习惯;引导孩子养成勤思考、善表达的习惯。这样,孩子就会在家庭生活中渐渐养成写作文的习惯。 “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借助写作来完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任务,他通过写作来与人交流,交换信息,通过写作来抒发感情,发表看法,通过写作参与到社会中去,参与到与他人的关系中去。”但是僵化的教学模式、机械的习作定势使原本开放、有活力的习作教学失去了生命力。因此,面对当前的教育状况,研究习作教学现状及其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