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877272
大小:412.00 KB
页数:99页
时间:2018-07-24
《中国现代文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文学教案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4课时) 中国现代文学,它的发生是“现代中国”的整体概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代中国”又是首先在民族和国家的政治意义下生存的概念,它的社会文化内涵的“现代”,是指1840年以后现代中国中心任务转为反帝反封建。现代文学是依附于这样的社会政治内容、中心任务而生存的文学,同时,既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自然延续和发展,又是区别于他们不断寻求自身品格的文学。就历史时间的断代言,通常是以辛亥革命后至五四运动前为其起源期。在的文学的空间,现代文学形成了自己努力探索人的意识觉醒,民族灵魂的改造,现代化的精神品格等崭新的文学价值观念。它
2、是以白话文的语言形式为基础,创造新文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态,与文言文为主的古典文学区分开来。它的文学审美特征是直面现实,批判精神,悲剧意识,及其冷峻悲凉而多样的艺术格调。第一节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与文化背景 19、20世纪之交,中国从社会组织结构上的变革对文化的触动;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变动与新文学的历史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外国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了几千年闭关锁国的封建帝国的大门,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从北后,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历史发展
3、的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成为了中国人民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中心任务。由此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社会形态及其观念意识急剧变动,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和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互为因果地导致了空前危急的民族灾难。落后挨打的严酷现实,从反向催发了变革时代的要求,促使清王朝中一批较为清醒的人们,开始注意引进西方发达的物质文化“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的结果,一是1884年中法战争的失败和1894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弃洋务派的“船坚炮制”政策,而转寄希望于开明君主改革政治体制,从物质文化的追求推
4、进到制度文化的变革。但是,他们以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的温和的改良,却遭到了清王朝腐败保守势力的血腥镇压。维新派的失败,促使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丢弃对清朝的幻想。辛亥起义,用革命暴力结束了两千年之余的封建专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中国社会问题并没有解放,“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中国一天天沉入黑暗。 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首要是“文学救国”的由来与反省。19世纪末,在中国面临着封建体制崩溃的过程中,帝国主义的列强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入侵,使得封建化已经走向边缘的中国,受到了最沉重的一击。中华民族的危机必须通过自身的变更达到
5、抵抗外来侵略。于是,引发了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从开始的洋务运动,到经历“中日甲午海战”之后,中国先觉的知识分子也逐渐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转变成了维新“变法”的要求,更多思考传统中国的专制政治和封建思想文化的弊端。同时,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这批积极推行维新“变法”的急先锋,将西方文明作为其主要的参照系,求新声于异邦。他们通常从两条路径获取:一是由西方传教士的直接输入中得来,一是通过翻译介绍方式的间接吸取。比如,前者传教士从普及教义的角度,最主要方式是发行大量通俗化传播西方文化的教科书和报刊,而后者严复、梁启超、林纾等人
6、,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西方文化思想与文学做了大量的翻译介绍。自然,此时此刻重要的不是怎样获取,对于民族危机中的探询者,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经世致用”教化的士大夫,一切以能否解决中国当前实际的问题为目标。“文学救国”便由此文化语境应运而生。“文学”99在这里的概念,不是中国传统意义的文章、文体和编年,也不是西方现代的形式意义的纯文学。我理解晚清的“文学”已具有了“政治文化”的理念,具体是为了“救国”。文学是“器”也是“道”。有研究者认为“文学救国”源于1896年的广学会出版了传教士林乐知编辑的《文学兴国策》。出于该书解释“文学”的宽泛性和教化性,与中国传统文学大“文”的内
7、容有共通之处,还与传统“文以载道”、“以文治国”的政治理念有共鸣。这不无道理。可是,我更觉得假“文学”的借代性,更能反映民众文化传播与接受中本土化政治诉求的心理。 其一,以注重“器”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先觉的知识者重新反思“道”,不约而同地认同了“文学救国”。它实际是知识分子深层寻求引进介绍西方文化的代名词。就《文学兴国策》言,林乐知翻译此书的主旨便是宣传介绍西方的文化教育。该书分上下两卷主要收录美国著名大学校长、教育家的复函。其内容涉及各国教育制度、学校概况的介绍,论述教育在国家、民族中的重要意义等。西方各国兴盛的经验,“凡史鉴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