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48596
大小:2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特殊教育专业“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为指导本专业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绥化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绥化学院“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期间本专业课程建设成效“十一五”期间,本专业构建起了基本符合现代特教要求、适应我省特教实践需求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全体教师不断摸索和改进课程实施方法,完善课程教学文件取得了一定成绩:课程实施中积极探索了体验式教学、参观
2、、讨论、阅读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重视实践性课程的开发,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与专业精神的培养。此外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业改革、考试改革等方面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青年教师很快实现了由特教师范生到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化,课程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专业课程开设时有选择地采用多本特教专著的观点和素材,将最先进、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教理念和方法引入课程实施的多个环节。同时鼓励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相关研究,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编著相关的校本教材。本专业的《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是目前的重点建设课程,20
3、09年被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选为省级精品课程。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本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中,传统的聋、盲、智障学校教育教学类课程还占比较大的比例,而多类儿童的康复训练课程,尤其是以自闭症、脑瘫等为代表的发展性障碍儿童相关课程还比较少,缺乏专业指向性较强的应用技术性课程以及相配套的教材、技术与人员。为了更好地适应特教实践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专业成长课程群”的建设势在必行。此外,教学内容、手段以及考核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优化。三、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特殊教育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坚持学院“
4、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逐步实现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四、课程建设目标加强特教专业课程建设及多层次的教育与训练,立足实际,编写体现校本特色的专业教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质量,力争始终保持本专业课程建设在全省的领先水平。到十二五末期,构建起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为课程主轴,含括特殊教育专业态度、知识、能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多维度整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应凸显特殊教育个别化教育与教学的特点;体现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特殊教育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运用;特别重视特殊教育理论和特殊教育观对特教实践
5、的指导作用和特殊教育理论的实际运用;体现生理与心理,教育与康复,家庭、学校与社区等多个维度的整合,以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生成有合作力的、全面的特殊教育思维方向与行动模式。4五、课程建设主要措施(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课程建设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采用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位层次,使本专业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以教授、副教授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形成教学效果优良的高水平师资梯队。(二)完善教学大纲,加强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建设,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由每位任课
6、教师完善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教学大纲精心选用或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优先选用国家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规划教材,积极编写自己有优势、有特色的教材。进一步开发、完善、优化课程网络资源,开发手语等课程网上答疑、网上复习、练习、自测、拓展等平台,实现交互式学习。(三)加强专业图书资料的储备。积极购买、征订与特殊教育相关的图书资料,尽快建立起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图书资料库。(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重视加强与实践教学相关的硬件建设,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促进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将多
7、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过程。4(五)推进教学改革。重点加强课程内涵的建设和授课方式的改革,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讲授中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地结合起来,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努力建设“和谐课堂”。(六)加强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建立一套科学严格、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课程考核制度。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倡导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注重课程的过程考核,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实用性,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