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欣赏民俗 感受民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语文《欣赏民俗 感受民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ID:13330100

大小:227.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22

初中语文《欣赏民俗 感受民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欣赏民俗 感受民风》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欣赏民俗感受民风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共需要9课时 课内7课时课外2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民俗风情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教学为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

2、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2、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大。由于本单元内容学生普遍感到陌生,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3、本单元教学还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尤其是节日活动,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更加体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思想。本单元的重点:感受民族风情,体会民族精神,传扬民族文化。本单元的难点:学习语言运用的自然天成,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感悟民间风情的艺术魅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3、,综合性学习设计有计划,有评价。形式要多样,评价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态度。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增加社会经验,培养多种能力。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的重要词语;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主,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圈点勾画文中的重要句子,反复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开发课程资源,搜集当地的民风民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的

4、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热情,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风俗,并保护风俗的情感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4、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

5、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主题单元问题设计在本单元中了解哪些民族风情,感悟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不断整理、积累我们民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民俗的由来,民俗形式等。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身边的奇人异事。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专题划分专题一:  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例       (5课时)专题二: 品味文中的思想情感,学习本单元描写事物的手法,掌握此类文章的写法——《云南的歌会》为例       (2课时)专题三:综合性

6、学习,到民间采风(2课时)专题一感受民风民俗,加深对民族的了解和感情——以《端午的鸭蛋》《吆喝》为例所需课时5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所介绍的端午习俗,把握层层推进的行文脉络,领略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2.品味文章平淡幽默亦庄亦谐的语言,培养学生平淡为文的意识。3.体会作者对民俗文化、故土乡情的热爱之情及对童年生活的怀恋之情,培养学生从细微之处品咂生活的意识和态度。4.了解旧北京的吆喝声,体会其中的民俗民风,同作者一起关注旧时北京劳苦大众的生存状态,进而更广泛地关注这一文化现象。5.借助文中的关键语句把握其“引——叙——

7、议”的结构方式及时间顺序。6.体味文章亲切幽默极具北京味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对旧北京生活的怀念。专题问题设计1、文章哪些段落直接介绍端午的鸭蛋?怎样介绍?请用自己的语言复述。2、端午的鸭蛋之外还写了什么?重点了解“家乡的鸭蛋”。讨论:这些内容在文中起何作用?3、文章介绍了哪些行业的吆喝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旧北京的吆喝?——内容形式、声音变化、音韵节奏。4、从文中林林总总的吆喝声中,你听出旧北京劳苦民众怎样的生活境况和生活态度?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5.两篇文章带给我们写作上带来哪些可以借鉴之处?所需

8、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电脑 多媒体音响设备图片展示民俗书籍课本及笔记本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