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

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

ID:1332198

大小:6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0

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_第1页
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_第2页
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_第3页
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_第4页
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此文为西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汉魏六朝墓志人物品评词汇与品评文化研究”(2006)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文部分材料来自单篇小论文,分别经张显成、李海霞、汪维辉诸教授审阅,全文初稿草成后又先后经毛远明、喻遂生、李茂康先生审阅,后在重庆市第六届语言学会(2007年12月重庆涪陵)上宣读,谨对各位专家学者致以由衷谢意,文中疏漏概由作者负责。李 发(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北碚400715)[提 要]古籍整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文字训诂是进行古籍整理的基本功。用训诂方法整理古籍可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订补出土文献释文之误;第二,订补传世训诂材

2、料之误;第三,补充前贤时修释义之缺。[关键词]文字训诂;古籍整理;订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训诂学作为传统语文学的重要学科,保存了丰富的词义训释材料,如《十三经注疏》、《说文解字注》、《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等大批材料是我们今天阅读古籍、从事古籍整理及古代思想文化等研究的宝贵财富。同时,从这些训释材料中总结出的传统训诂方法,如形训、声训、义训的方法始终是我们进行词语考释和辨正的重要方法。因此,将训诂方法应用到古籍整理研究的实践中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注脚。以下是笔者应用训诂方法进行古籍整理研究的实践心得,现不揣简陋,谨承三端

3、,俟方家赐教。一.订补出土文献释文之误例出土文献是指文献形成之后,在世面上存在一段时间,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从而在世面上消失;又经过一定时期,才重新从地下再现于世的文献。因为出土文献反映的是它埋于地下之前的原貌,真实性强,所以历来备受学界珍爱,但经过几百年、上千年再次现世的出土文献在释读上难免会带来麻烦。兹选取两处笔者在校读简牍、碑刻文献中应用训诂方法订补他人误释的例子。(一)“閒”、“间”与“闲”张家山汉简《引书》第四简,1990年整理小组以简化字释文为[1][P82-86]:“蚤起,弃水之后,用水澡漱,疏齿,被发,步足堂下,有闲而饮水一棓。”高大伦释文同

4、此,且作了进一步解释[2][P94-95]:闲,一会儿。《庄子·大宗师》:“莫然有闲,而子桑户死。”陆德明《释文》:“闲,如字,崔、李云:‘顷也。’《列子·黄帝》:‘立有顷,不言而出。’”有闲,过一会儿。发按:仔细核对原简拓片,“有闲”作“有閒”。与高先生所举《庄子》卷三“有閒”同:“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莫然有閒,而子桑户死。”这里的“有閒”简化应作“有间”。高先生与整理小组将“有閒”读为“有闲”,误。6閒,《说文·门部》:“閒,也。从门,从月。”徐锴系传:“大门当夜闭,闭而见月光,是有间隙也。”《类篇·门部》:“间,《说文》‘也’,一日近也,中

5、也,亦姓。”《汉语大字典》对“间”有按语云:《集韵·山韵》作“閒”。可见,閒、间乃异体字。后来文字分工,閒表示闲暇义,间表示中间、间隔义。以后,又借“閑”代閒。因此,《引书》的“有閒”就会有两种理解,一是“有间”,一是“有閑(闲)”。从简文来看,不难明白其当解为“有顷”,“一会儿”,所以当为“有间”。《列子·仲尼》:“孔子愀然有间曰:‘有是言哉?汝之意失矣。’”《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司马贞索隐:“言古典残缺有年载,故曰‘有间’。”《文选·张衡〈东京赋〉》:“安处先生于是似不能言。怃然有间,乃莞尔而笑。”薛综注:“有间,谓有

6、顷之间也。”(二)“斆”、“教”与“学”《文物》2006年7期发表了南汉《康陵地宫哀册文碑》,其释文错误不少①详参拙文《南汉〈康陵地宫哀册文碑〉释文补正》,《文物》2007年8期。,其中有这样一处:“鄙束皙之补亡,陋郑玄之成学。”依全碑押韵通例看,此“学”不合韵脚,细审原拓,原来为“斆”之误读。“斆”、“教”与“学”三者关系有时混淆不清,因此有必要作一辨正:斆,《甲骨文字典》收代表字形有“、、、”等,从从从,或省作、。《商周古文字类纂》收金文代表字形作“、”等。皆与《说文》篆文“”相去不远。《说文·教部》:“斆,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矇也。学,篆文斆省。”

7、《说文》认为“学”从“斆”省,未必可信,因为其甲骨文金文字形皆未从“攵”或“攴”。与其说“学”是“斆”的省形,不如说“斆”是“学”的加形。教,《甲骨文字典》收代表字形有“、”等,从从。《商周古文字类纂》收金文代表字形作“”。《说文》篆文古文与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说文·教部》:“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古文字字形来看,“教”与“学”泾渭分明,但因其意义上的联系与文字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化,“斆”“教”“学”混同之处不少。“斆”同“教”。《集韵·效韵》:“斆,教也。”《尚书·商书·盘庚上》:“盘庚斆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孔安国传:“斆,教也。教人

8、使用汝在位之命,用常故事正其法度。”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