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9艾滋病ppt课件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9艾滋病ppt课件

ID:1326266

大小:536.0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17-11-10

上传者:U-1889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9艾滋病ppt课件_第1页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9艾滋病ppt课件_第2页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9艾滋病ppt课件_第3页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9艾滋病ppt课件_第4页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9艾滋病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9艾滋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艾滋病 概述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后果严重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最后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而致死 病原学目前已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两个型,即HIV-l和HIV-2。两者均能引起艾滋病均为单链RNA病毒,分类上属于逆转录病毒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能灭活,25%以上浓度的酒精、0.2%次氯酸钠及漂白粉能灭活病毒。但对0.1%甲醛溶液、紫外线和γ射线不敏感HIV侵人人体后虽然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但中和抗体很少,且作用极弱。在血清中同时有抗体和病毒存在的情况下,此血清仍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自1981年以来,艾滋病的流行仅仅二十年,但已经有六千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二千二百万人已经死亡艾滋病已经传播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93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还在进一步传播全球每天有一万五千例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天有八千人因艾滋病而死亡。南部非洲的艾滋病病毒流行最为严重:有七个国家的成人感染率超过了百分之二十 (一)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特别是后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子宫和阴道分泌物中。其他体液如唾液、眼泪和乳汁亦含病毒,均具有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输用血液和血制品、母婴垂直传播虽然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宫颈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液、乳汁及尿液等体液中均可检出HIV,但通常只有血液、精液和宫颈阴道分泌物能有效传播HIV三种传播的有效性不同: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二)传播途径一般来说,HIV不会通过家庭、社会的一般接触、交往传播(如握手、社交性接吻、生活在同一房间或办公室、接触电话、门把、便具等),也无经虫媒、饮食、衣物等媒介传播的证据蚊虫叮咬不会传播AIDS蚊子不是HIV的适宜宿主,HIV在蚊子体内既不增殖,也不发育,且数小时或两三天内即消失 (二)传播途径1.性接触传播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欧、美国家以往是同性恋传播为主2.注射途径传染①静注毒品者共用注射用具,我国吸毒占63.7%;②输用污染血液及未经杀灭病毒的血液制品③不规范的单采浆④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 (二)传播途径3.母婴传播感染本病的孕妇可以通过胎盘、产程中及产后血性分泌物或喂奶等传播给婴儿。4.其他途径包括应用病毒携带者的器官进行移植,人工受精、纹身等。此外医护人员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受污染有可能受传染,但感染率为1%以下 (三)高危人群①男同性恋者②性乱交者(主要指暗娼及嫖客)③静脉药瘾者④性病患者⑤血友病和多次输血者⑥95年前后的受血者或献血者⑦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密切接触者,HIV感染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发病年龄主要是50岁以下青壮年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一)发病机制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D4十T淋巴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二)病理解剖病理变化是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可有继发感染引起的病变、淋巴结病变、CNS病变及肿瘤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2—10年左右可以发展为艾滋病 临床分期HIV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一)I期急性感染原发HIV感染后小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恶心、肌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类似血清病的症状此时血液中可检出HIV-RNA及p24抗原。由于CD8十T细胞升高导致CD4/CD8的比例倒置,同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一般症状持续3—14d后自然消失 临床分期(二)Ⅱ期无症状感染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即抗-HIV,具有传染性此阶段可持续2—10年或更长 临床分期(三)Ⅲ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特点:淋巴结肿大直径在l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能自由活动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1年后逐步消散,亦有再次肿大者 临床分期(四)Ⅳ期艾滋病本期可以出现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10%),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2.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的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CSF除压力增高外,可完全正常 临床分期3.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4.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5.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艾滋病患者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1.肺部多种病原体可引起肺部感染,但最常见的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该病是AIDS主要致死原因约70%一80%的患者可经历一次或多次肺孢子虫肺炎。在艾滋病因机会性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中,约一半死于肺孢子虫肺炎,因此必须及时诊断、预防和治疗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咳白色泡沫痰,呼吸急促和紫绀,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仅少数病人肺部能闻及罗音 艾滋病患者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2.胃肠系统吞咽疼痛、腹泻、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病及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较为常见,表现为口腔炎、食管炎或溃疡。主要症状为吞咽疼痛和胸骨后烧灼感诊断依靠食管镜或胃镜。病人胃肠粘膜常受疱疹病毒、隐孢子虫、鸟分支杆菌和卡氏肉瘤的侵犯临床表现为腹泻和体重减轻,腹泻为脓血便或水样便。诊断主要依靠粪检和内窥镜检查 艾滋病患者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3.神经系统本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达30%一70%其中包括:①机会性感染:如脑弓形虫病、隐球菌脑膜炎、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炎、巨细胞病毒脑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②机会性肿瘤:如原发中枢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瘤③HIV感染:艾滋病痴呆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等。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检查,头颅CT和MRI检查 艾滋病患者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4.皮肤粘膜卡氏肉瘤常侵犯下肢皮肤和口腔粘膜,表现为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可融合成大片状,表面出现溃疡并向四周扩散。这是一种恶性组织细胞病,能向淋巴结和内脏转移其他常见的有念珠菌口腔感染,口腔毛状白斑,表现为舌的两侧边缘有粗厚的白色突起,已证实是乳头瘤病毒、EBV等感染所致 艾滋病患者常见各系统的临床表现其他系统:泌尿系统:肾损害可由继发感染或HIV直接导致,严重者可出现肾衰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心血管系统:心肌炎、心内膜炎等 实验室检查(一)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白细胞计数降低。常发现尿蛋白(二)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计数下降,CD4十T淋巴细胞计数随病程下降逐渐明显,常低于0.5×109/L,甚至到0(三)血清学检查HIV抗体或HIV抗原出现阳性 诊断(一)流行病学资料有不洁性接触史、静脉药瘾、输血制品等(二)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期,可根据高危因素及类似血清病的表现慢性感染期则结合流行病学史,属高危人群伴严重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以及CD4/CD8比例倒置等,应考虑本病可能,并进一步作HIV抗体或抗原检测 诊断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①体重下降10%以上②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③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④全身淋巴结肿大⑤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⑥口咽念珠菌感染对可疑者应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确诊 预后小儿潜伏期短,约为2年,发病后病情进展快、预后差部分HIV感染者,无症状感染期可达10年以上。一旦进展为艾滋病,预后不良,平均存活期为12—18个月 治疗直至现在艾滋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而强调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控制机会感染目前认为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抗病毒治疗既能缓解病情,减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又能预防或延缓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生 (一)抗病毒治疗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三大类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此类药物能选择性与HIV逆转录酶结合,并掺人正在延长的DNA链中,使DNA链中止,从而抑制HIV的复制和转录此类药物包括齐多夫定,拉米夫定 (一)抗病毒治疗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于HIV逆转录酶的某个位点,使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HIV复制。由于此类药物不涉及细胞内的磷酸化过程,因而能迅速发挥抗病毒作用,但也易产生耐药株3.蛋白酶抑制剂它能通过抑制蛋白酶即阻断HIV复制和成熟过程中所必须的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HIV的复制此类制剂包括沙奎那韦,印地那韦,奈非那韦,和利托那韦 (一)抗病毒治疗推荐方案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①CD4+T细胞<350/mm3②CD4+T细胞在350—500/ul之间,但快速减少者(减少>100/ul/年)③AIDS病人(继发感染被控制后) (一)抗病毒治疗联合治疗的疗程是HIV—RNA达到检测水平以下后,继而用二种药物,持续终生治疗,以抑制HIV从潜伏感染的细胞中复制和维持症状的持续缓解(二)免疫治疗基因重组IL—2、干扰素、胸腺肽、转移因子等药物同时应用对改善免疫功能是有益的 (三)并发症的治疗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可用复方新诺明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②弓形虫病:应用螺旋霉素,或克林霉素。前两者常与乙胺嘧啶联合或交替应用③隐孢子虫感染:常应用螺旋霉素④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的治疗,目前主张应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 (四)支持及对症治疗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预防(一)控制传染源病人及无症状带毒者应注意隔离。患者的血、排泄物和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加强国境检疫(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宣传教育,严禁毒品注射(一次性注射器发放),取缔娼妓、禁止性乱交(100%安全套计划),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切断母婴传播,限制HIV感染者结婚,避免怀孕,人工喂养 预防(二)切断传播途径医疗单位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或医疗器械严格消毒,以防交叉感染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三)保护易感人群在进行手术、输血、有创检查前,应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人员意外暴露感染HIV的机会很少见的意外暴露包括含有终末期病人血液/体液的针头或其它接触过患者体液的利器的意外刺伤。意外暴露后应尽快尽力挤压伤口,并在自来水前冲洗然后做局部处理 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