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2传染病总论2ppt课件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2传染病总论2ppt课件

ID:19578865

大小:941.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03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2传染病总论2ppt课件_第1页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2传染病总论2ppt课件_第2页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2传染病总论2ppt课件_第3页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2传染病总论2ppt课件_第4页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2传染病总论2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医学资料传染病学02传染病总论2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总论传染病的特征(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病原体:不同的病有不同的病原体2.传染性: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并致群体传播3.流行性:在人群中连续传播,表现为流行、大流行、暴发、散发4.免疫性:发病后可产生特异免疫,不再患该病。但各病的特性不一,免疫力持续时间长短各异5.可预防性: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通过被动、主动免疫防止传染病发生传染病的特征(二)传染病的临床特征1.病程发展的规律性①潜伏期 ②前驱期③症状明显期④恢复期发热与热型2.发热与热型发热的规律即热型,主要有:稽留热——体温40℃左右,

2、日差1℃以内;如伤寒极期驰张热——日温差大于2℃,最低体温不正常;很多传染病可以以此热型出现间歇热——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如疟疾 回归热——高热骤起,持续数日后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重复高热,再退,如此反复。如回归热热型及临床表现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体温持续在39~40℃或更高,达数天或1周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的发热极期。体温24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且始终在正常水平以上。可见于败血症、结核病、风湿病、化脓性疾患。高热潮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

3、幅度可达数度,高热时体温可达39℃以上,无热期持续一天或数天又复发热。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低热或正常水平,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斯菌病。回归热:体温急骤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如此反复周期地相互交替.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鼠咬热等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传染病的临床特征3.发疹:是传染病的重要特征,皮疹可分为:斑疹、斑丘疹、瘀点、疱疹、粘

4、膜疹等4.病原体扩散形式①毒血症:指毒素入血 ②菌血症:指病原体入血,但不在血中繁殖 ③败血症:指病原体入血,并在血中繁殖 ④脓毒血症:指脓细胞带病菌随血流播散,多为严重的G+菌败血症情况下发生,并因而发生徙性化脓性病灶传染病的诊断(一)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很多很细,而在临床诊断常用的是:年龄,籍贯,职业,过去及最近的劳动,居住及旅行地点,发病季节,类似疾病接触(含输血及制品史,冶游史),家庭内或集体中类似疾病的发生情况,既往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等传染病的诊断(二)临床表现症状,体征(三)实验室检查1.血常

5、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2.病原学检查(四)特殊检查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1)早发现:甲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城镇6小时、农村12小时内电话报告,同时上报疫情报告卡.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城镇12小时,农村24小时内上报疫情报告卡 (2)早隔离A.隔离种类:B.隔离时限 (3)对接触者的处理 检疫:对接触者实行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检疫期:等于该病最长潜伏期 (4)对带菌者:治疗传染病的预防2.切断传播途径三管:水、粪、食 一灭:灭虫 讲卫生:洗手3.保护易感

6、人群(1)提高抵抗力:锻炼身体,注意营养,讲究卫生,改善防治条件。 (2)预防接种: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3)服预防药本章重点概念1.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3.传染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4.我国法定传染病分几类,举例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