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

ID:1323755

大小:790.01 KB

页数:97页

时间:2017-11-10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_第1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_第2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_第3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_第4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上篇总论第一章绪论一、概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定义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属于五官科的一部分,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其特点为: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因此,学习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必须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科的知识。耳鼻喉与各科关系:与内科:急性咽炎、喉炎、慢性咽炎、

2、梅核气、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衄、耳鸣、耳聋。与外科: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鼻前庭炎、鼻疖、酒渣鼻、耳内湿疹、外耳道乳头状瘤、化脓性软骨膜炎、乳突炎。与妇科:倒经、子瘖、梅核气。与儿科:咽炎、喉炎、白喉、鼻前庭炎、鼻内湿疹、耳内湿疹、马牙、鹅口疮。与伤科:鼻外伤、耳外伤。二、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发展简史西医耳鼻喉有几百年的历史。祖国医学距今50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就有了医疗活动,三千多年前的夏商甲骨文就对耳、鼻、口、齿、舌、喉等病有了初步认识和论述。历代医家归纳加深对耳鼻咽喉口齿病的认识,但是论述都散在各家医书

3、中,直到经济发达的唐代:唐代:公元624年由唐政府设立之太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医科学校,太医署设立体疗、疮肿、少小、耳目口齿、角法等五种专科,“耳目口齿科”(颇类今之五官科)已开始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科,这在耳鼻咽喉科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中首次将鼻、口、舌、唇、齿、喉、耳病归为七窍病,收集治法甚多;《千金翼方》中提出用烧灼法治疗咽喉疾病。宋代:对耳鼻咽喉科疾病及治疗均有了十分丰富的记载。《圣济总录》载有耳鼻咽喉口齿内容12卷,颇类一部耳鼻咽喉口齿专科书。沈括所著

4、《梦溪笔谈》记载了类似当今的人工喉。《济生方》中的苍耳子散,至今仍用于治疗鼻科疾病。金元时代:学术争鸣,口齿科与咽喉科分开。张从正《儒门事亲》记载了内腔镜取异物的原始方法(用纸卷成筒,放入口中,再用筷子缚小钩取异物)。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对鼻鼽之认识,与现代变应性鼻炎颇相似。朱丹溪所著《丹溪心法》对眩晕的认识及治疗,与现代所称的内耳性眩晕十分相似。窦材所著《扁鹊心书》及窦汉卿著《疮疡全书》记载了用切开排脓法治疗咽喉脓肿及牙痈。《洪氏集验方》有用压迫颈外动脉以止鼻衄的报道。明代:由于手工业、商业有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

5、发达,促进了中外医学的交流,在耳鼻喉病的防治方面也有不少新的成果。薛己著《口齿类要》,论述喉舌口齿诸病,并附有多则医案,是传至今日的咽喉口齿科专书中较早的一本。《红炉点雪》首论喉结核。《景岳全书》首载咽喉的梅毒及瘟疫病。陈实功的《外科正宗》载有鼻息肉摘除方法,又如对咽部及食道异物(如铁针刺入)使用乱麻团以线系之,吞入咽中,针刺入麻,徐徐牵出。《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记载了鼓膜按摩法:“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不止者,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压,随按随放,随放随按,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按之数次,其气必至,

6、气至则窍自通矣。”曹士衍《保生秘要》论述的导引法治疗耳重(即耳内胀塞)方法,即当今的咽鼓管自行吹张法。王肯堂《证治准绳》中载有喉、耳、唇等外伤之缝合术。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有800余种药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疾病。清代:医事制度又分九科,咽喉科再次与口齿科合并。吴谦等人编著《医宗金鉴》,整理古人和前人的医疗经验,内容丰富,载有耳鼻咽喉口齿唇舌的疾病约50余种,并附有绘图。清代由于四次疫喉的大流行,促进了喉科学的发展,问世了《喉科指掌》、《尤氏喉科》、《咽喉经验秘书》、《重楼玉钥》、《经验喉科紫珍集》等40多种喉科专著。张宗良

7、的《喉科指掌》中首次记载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秘钥》中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的方法。《重楼玉钥》首次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疗白喉。还有好多论及疫喉的专著。新中国成立:1956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相继开办了中医学院。1960年及1964年——由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了全国中医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喉科学讲义》(第一、二版)。1975年——出版了第三版教材《五官科学》。1980年——出版的第四版教材首次使用《中医耳鼻喉科学》作为学科名称,标志着中医耳鼻喉科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的诞生。1985年——出版了第五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

8、学》。1987年9月——“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在南京正式成立,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分会。2002年8月——出版了第六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2004年——出版第六版西医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近30年来,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在不断的发展。第二章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皆为清窍,它们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