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ID:10194090

大小:31.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2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_第1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_第2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_第3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总论:1、关系:所属、生理、病理、诊断、治疗;2、耳肾:主官窍,肾精濡养、听力、平衡,耳鸣、耳聋、眩晕;3、鼻肺:主官窍,肺气通鼻、呼吸之气、门户、嗅觉;4、喉肺:肺系、经络,行呼吸、听声音,肺失调和;5、内治法:通窍化痰、利咽开音、祛瘀消痈排脓、疏肝解郁;☆①通窍:芳香化浊、升阳利湿;②消痈排脓:清热解毒、散瘀脱毒;6、外治法:①耳:滴、吹、涂、清;②鼻:滴、吹、涂、雾、洗、塞;③咽喉:吹、雾、含、噙(qín)、敷、烙。二、耳病:1、耳郭痰包:耳郭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耳郭假囊肿;☆预防调护:①不

2、宜反复揉按;②不宜切开引流;③穿刺前应严格消毒,无菌操作;2、断耳疮:耳郭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郭变形;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3、旋耳疮:围绕耳郭或耳周的湿疮,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外耳道湿疹;☆病因病机:风毒湿邪犯耳、血虚生风化燥;4、耳带状疱疹: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耳痛、外耳疱疹,甚或耳聋、眩晕、口眼斜;5、耳疖:外耳道的疖肿,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6、耳疮: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弥漫性外耳道炎;7、耵耳症状:耳堵、耳胀、耳鸣、耳痛、听力减退、眩晕;8、外耳道圆形异物:刮勺、耳钩,顺耳道壁与耳道间

3、的空隙越过异物后方,轻轻拉出,切勿夹取;9、大疱性鼓膜炎:耳痛、鼓膜起血泡;儿童、青少年,多单侧,冬季;10、耳胀耳闭: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分型:①风邪外袭,痞塞耳窍——疏风散邪,宣肺通窍——荆防败毒散、银翘散;②肝胆湿热,上蒸耳窍——清泻肝胆,利湿通窍——龙胆泻肝汤;③脾虚失运,湿浊困耳——健脾利湿,化浊通窍——参苓白术散;④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行气活血,通窍开闭——通窍活血汤;☆外治法:滴鼻、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预防调护:①鼻涕多,用滴鼻药;②擤

4、(xǐng)鼻应正确,不宜过度用力,以免毒邪窜入耳窍;☆预后转归:迁延可转成耳闭或脓耳;中耳有积液,反复发作,可致鼓室与鼓室内壁粘连,听力明显下降;11、脓耳: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急、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分型:①风热外侵——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蔓荆子散;②肝胆火盛——清肝泻火,解毒排脓——龙胆泻肝汤;③脾虚湿困——健脾利湿,补托排脓——托里消毒散;④肾元亏损——补肾培元,祛腐化湿——知柏地黄丸、肾气丸;☆外治法:清除脓液、滴耳、滴鼻、吹耳、涂敷、摘肉芽、摘息肉、乳突根治术、鼓式形成术;12、脓耳变证: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

5、眩晕、黄耳伤寒;13、耳鸣:自觉耳中鸣响、周围并无相应声源;14、耳聋: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轻者称“重听”;☆分型:①风热侵袭——疏风散邪,宣肺通窍——银翘散;②肝火上扰——清肝泻火,开郁通窍——龙胆泻肝汤;③痰火郁结——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清气化痰丸;④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通窍——通窍活血汤;⑤肾精亏损——补肾填精,滋阴潜阳——耳聋左慈丸;⑥气血亏虚——健脾益气,养血通窍——归脾汤;4-415、耳眩晕:耳窍病变引起的,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分型:①风邪外袭——疏风散邪,清利头目——桑菊饮;②痰浊中阻——燥湿健脾,涤痰止眩—

6、—半夏白术天麻汤;③肝阳上扰——平肝熄风,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④寒水上泛——温壮肾阳,散寒利水——真武汤;⑤髓海不足——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杞菊地黄丸;⑥上气不足——补益气血,健脾安神——归脾汤;16、鼓膜破裂处理: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17、耳菌:耳部恶性肿瘤,耳部肿块、疼痛、流污秽脓血。18、鼓膜正常标志:锤骨短突,锤纹,鼓脐,光锥,鼓膜松弛部,鼓膜紧张部;19、听功检查法:①主观:语音检查法、音叉试验、纯音听阈及阈上功能测试、言语测听;②客观: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耳声发射测试;20、耳聋分类:传导性、感应神经性、混合性;三、鼻

7、病:1、鼻疔:鼻尖、鼻翼及鼻前庭部的疖肿,局部红肿疼痛、呈粟粒状突起、有脓点;鼻疖;☆排脓:脓成顶软、消毒、挑破、小镊子夹出脓头或吸引器吸出脓栓,不可切及周围浸润部分,切忌挤压;2、鼻疳:鼻前庭及附近皮肤,红肿、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或皲裂;鼻前庭炎、鼻前庭湿疹;☆外治法:主要用清热解毒、收敛止痒的中药外洗或外敷;3、鼻窒:经常性鼻塞、慢性鼻塞;慢性鼻炎;☆病因病机:①肺经蕴热,雍塞鼻窍;②肺脾气虚,邪滞鼻窍;③邪毒久留,血瘀鼻窍;☆注意:避免局部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4、鼻槁:鼻内干燥、黏膜萎缩、甚或鼻腔宽大、慢性;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

8、炎;☆病因病机—津伤而致鼻窍失养:燥邪犯肺、肺肾阴虚、脾气虚;☆注意:禁用血管收缩剂滴鼻;5、伤风鼻塞:感受风邪,鼻塞、流涕、喷嚏、急性鼻病;急性鼻炎;☆分型:①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