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

ID:13234218

大小:142.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21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3【论语十则】文学常识:《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明智,智慧成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举一反三不耻下问------内容: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 ②学习乐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③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

2、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④道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默写(理解)  ①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来自台湾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他见到远道而来的朋友的喜悦之情。  ③《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八则》中的哪句

3、话作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桃花源记】文学常识: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

4、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间隔——古义:隔离,断绝来往。今义:距离。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缘津开朗延外人去扶)通假字:要:通“邀”,邀请。具:通“俱”,全、都

5、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处处志之未果23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23(一词多义   舍舍弃乃于是,就具都     房子竟然详细地志作标记遂终于寻寻找所作的标记于是,就不久成语: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内容故事的开端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故事的发展渔人进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与淳朴的社会风尚)故事的结局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

6、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3)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何以见得?(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7、,并怡然自乐。(6)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文中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B、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8)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使人

8、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