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091133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0
《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设计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涉及的体裁广泛,题材新颖。其中包括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风雨人情等方面的内容,融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为一体。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活动范围有限,在阅读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下面根据前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就SERCBOOKIIIUNIT10ASACNIFICEFORLOUE为例,简要谈一谈指导学生进行课内、课外阅读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一、宏观导入 注重丰富和激活背景知识,并进行体载框架的教学训练,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语篇的基本内容及篇章结构。 (一)结
2、合一幅画面,了解人物,设以下问题 MainCharacter________Appearance,Strengths,Weakness,Habits,Likes,Dislikes,Personalty? (二)背景。 Wheredoesthestorytakeplace,inNewYork,inabackyard,orsomeplacecompletelyfromyourimagination? Whendoesthestorytakeplace,inthepast,inthepresentorinthefuture?
3、 Howdoesthesettingimpactyourmaincharacter‘sproblem? 讨论上述问题的同时有助于鼓励学生(特别是差生)面对原文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Pre-reading开始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侧重培养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哥德曼1971年提出的阅读理论模式。这一理论反对把阅读看成是一系列词句的知觉,认为阅读者不必使用全部文本中的提示,他们在文章中挑选和选择足够的信息来作出预测,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有关客观世界的知识去验证他们的预测。按这个模式,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
4、逐句的去理解,而是对结合自己的预测,在文章中找出有关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预测。该模式有利有弊,弊在对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利,容易造成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然而,由于强调整体篇章理解,在阅读是采取跳跃式搜索、猜测等方法,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引入题材。可用设疑悬念、直观导入等引入方式。 2.进行快阅。可向学生介绍组读法、察读法、浏读法、略读法、跳读法等快速阅读法。 3.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经过一读课文及完成表层信息捕捉问题后
5、,学生对文章有了肤浅的认识,阅读速度也得到训练。 二、微观剖析2 主要涉及语篇整体内容的教学,深入理解各处段落,话题的中心内容及表达形式。这个阶段旨在使学生对语篇内容更具体、详尽地了解。从Reading开始采用交互作用模式,侧重培养阅读理解综合能力形式输入的外部代码,再结合大脑中的内部代码(即图式)进行编解码认知加工,从而理解并提取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读者大脑中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过程。相互作用模式也可称为图式理念模式。按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和图式决定:语方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
6、图式是指读者对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掌握程度。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所讨论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的体载的了解程度。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形式相到作用,其结果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细读课文。可采用全文阅读,逐段阅读,合段阅读等阅读方式。 2.检测理解。可采用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做笔记、填图表等检测形式。 3.阅读析评。可采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或师生一起讨论纳等双边活动形式。 经过二读课文及完成一些深层理解理解问题后,学生对文章有了
7、深刻的理解,吸收信息或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整体吸收 主要涉及学生在详尽理解语篇内容,展开方式的基础上摄取语篇的主要内容,升华语篇的思想内容。 从Post-reading采用自下而上的模式,侧重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下而上模式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最小的单位一一字母和单词(从底或下层)开始识别,逐步弄懂(在顶或上层)较大的语言单位--短评、分句、句子和语篇的意义。按照这个模式去理解阅读过程,教师在教授阅读时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文件学生解决语言上的障碍,即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这一阶段
8、的教学设计主要如下: 1.归纳知识。可引导学生按语言单位来分类归纳,也可按段落顺序或情节内容来归纳排列。 2.深华知识。可介绍一词多义、词与词区别,长句分析和逻辑纽带等拓展性知识。 3.运用知识。口头上可采用命题发言、口述大意,复述课文,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