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24475
大小:753.5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7-19
《(天津)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会计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李建玲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副教授项目组成员:校内专任教师:赵晨侠刘亚梅伦丽珍陈力卡郑晓霞宫絮姜宁宁陈欣于利东校外:张麟(天津市河北区审计局局长/高级审计师)王洪志(天津市二商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处处长/高级会计师)钱进(天津金麒麟金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津工商联金银珠宝商会会长/经济师)高琳(天津市中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所长/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张新勇(天津海泰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部门财务经理/高级会计师)一、建设基础(一)专业现状会计专业是我院的优势专业,是1958年建校时(学院前身天津河北区职工大学)所开设的专业
2、之一,2001年被市教委评为天津市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自2005年开始招收高职学生,长期以来依托学院办学优势,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多年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使专业发展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开展校企合作,拥有较高社会认可度;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已具备优质的教学条件、持续的人才需求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等诸多有利条件,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招生数量逐年递增。目前,在校生1173人,是学院“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专业。1.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育人才近年来,我们从高职教育和会计专业的培
3、养目标出发,不断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广泛的企业调研,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确立了我院会计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并依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会计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初步实现了“校企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校企共同实施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计划和学生专业能力考核评价”的校企共育人才过程,形成了“课岗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432.注重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成果凸显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以及与天津利民调料有限公司(制造业国企中型企业)、天津联美特纺织有限公司(制造业民营中型企业)、中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企业
4、紧密合作,依据会计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规格、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教学组织的具体要求,构建了“职业基础课程+岗位能力课程+顶岗实习”课程体系。整个人才培养工作围绕学生就业岗位展开,按照学生的未来就业岗位开设专业课程,依靠专兼职教师队伍,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岗位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方式,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院会计专业注重课程建设与研究,近三年与企业紧密合作,建设了1门市级精品课程;编写了3门课程校本教材,编写了实训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完成了2项天津市教委“十一五”期间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研究项目,完成了3项与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
5、院级课题;主编正式出版10册教材;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3.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师资力量强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34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14人,兼职教师由企业的管理人员、会计师等组成,承担专业技能课教学、学生实习实训指导等教学任务,专兼教师比例接近6∶4。专任教师中,院级教学名师1人,专业带头人1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7人,占专任教师的35%,青年教师中98%具有硕士学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51%。1人次获“天津市优秀教师”称号;3人次获教育部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授予的“优秀双师型教师”称号;2人次获教育部高
6、职高专经济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授予“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多年来,会计专业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兼结合、治学严谨、高素质的教学团队。4.建立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职业能力按照“职业认知一仿真实训一顶岗实习”职业能力的教学要求,本专业建立了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会计信息化实训室、ERP财务管理信息化实训室、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等6个校内实训场所,配备了用友ERP-U8.72系统等八套与企业实际工作高度对接的配套教学系统。校内实训基地实际利用率95%以上,并作为天津市财政局会计电算化考试培训点。同时,与天津联美特纺织有限公司、中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
7、公司等不同类型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12家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模拟”、“企业顶岗实习”三个环节的训练强化了职业技能,突出了工学结合、43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利用校内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环境承办了“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天津赛区比赛,彰显了学院的办学实力,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5.初步完成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从2008年开始在本专业举办“3+2”、“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衔接的办学形式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中高职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中职学生专
8、业知识和能力发展规律,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至复杂、适应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中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