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

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

ID:12921370

大小:4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9

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_第1页
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_第2页
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_第3页
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_第4页
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革命党轻而易举地推翻了清王朝,但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和民主制度。中华民国虽已建立,而作为清朝残余势力的北洋集团却仍继续统治着中国,直到1928年国民党完成北伐,才将其彻底肃清。究其原因,主要是那拉氏死后,清朝皇室犯了致命的政治错误,拒绝立宪派参政和放逐袁世凯,从而导致立宪派的起而造反和袁世凯的背叛。而当时的革命军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一举消灭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致使这场革命最后归于失败,形成共和国名存实亡而封建王朝名亡实存的结局。其

2、理由主要有以下五条。一、太平天国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清朝统治阶级内部满汉之间的实力地位,军营风气亦为之一变。清王朝是满洲贵族入主中原所建立起来的一代政权,虽其强调满汉一家,大量吸收汉族士绅参加各级政府,但旗、汉界限分明,民族岐视显然存在。这不仅由于旗人享有种种特权,各级政府的实权都掌握在他们手中,汉员往往受到欺压和多方限制;还因为满洲贵族时时警戒、处处防范,竭力不让汉族官员握有兵权。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尤其咸丰十年以来

3、,清政府兵饷两空,主要靠汉员督抚募勇筹饷,支撑危局。为赢得战争,保住皇位,他们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得不大幅度地调整满汉关系与民族政策,行以汉制汉、放权督抚之计,遂致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增强,国家军政实权落到曾国藩为首的汉族督抚手中。加以取代八旗、绿营地位充任国家主要军事支柱的湘淮勇营,军营风气大变,兵为将有,权出私门,层层辖制,结为死党,虽战斗力大为提高,但从此军权旁落,成为汉族将帅的专利,再非满洲皇室囊中之物。甲午战后清政府编练新军以取代勇营,亦欲乘机从汉族将帅手中收回兵权,而阴错阳差又使新建陆军一开始就牢牢控制在

4、袁世凯的手里。迨及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东山再起,满洲皇室孤悬其上,已被汉族军政官员完全架空。二、自咸丰、同治以来,清王朝的安危主要系之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满汉君臣之盟,而这一同盟的存废则主要取决于君臣双方能否信守“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规则。以曾、胡、左、李为代表的湘淮军政集团,亦即曾国藩集团,具有明显的相对独立性,与清政府之间既有共同利害也有矛盾冲突,而在太平军、捻军的巨大军事压力下尤为如此。于是,他们在共同的敌人面前结为同盟。因为这种同盟既不同于《三国演义》中的孙刘之盟,也不同于宋、辽间的澶渊之盟,故姑且将它

5、称之为满汉君臣之盟。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然而,他们在权利分配上又存在着一种此长彼消的关系,不仅包含着满汉之间的矛盾,也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倘若处理不当,冲突不能及时化解,尤其在一些关键时刻或重大问题上,就必然会危及到他们的这种同盟关系。所以,要维持这个同盟,则不仅要以共同利害为基础,还要有双方信守不移的规则。简而言之,就是清廷必须善待功臣,而曾国藩集团则必须恪守臣道,亦即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之意。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

6、家原创21/21精品文档在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湘淮军政集团,尤其曾国藩本人同清政府之间,曾出现过不下十次的政治危机,有的固属一场虚惊,有的则实实在在。尤其在湘军攻克天京前后的同治三、四两年,他们所以能够两次度过最为深刻的政治危机,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得以化解于无形,主要就是由于他们双方都做到了这一点。例如,湘军攻占天京后,清廷怵于曾国荃五万之众的威胁,以追查天京窖金与幼天王下落为名,迫使曾国藩自剪羽翼。而曾国藩一旦裁军辞饷、送其弟曾国荃回籍,上述两事亦不了了之。在此关键时刻,倘有一方不肯让步,必致联盟破裂,天下大

7、乱。再如,同治四年三月那拉氏突然罢免恭亲王奕訢的一切职事,妄加罪名,欲陷不测。加以在此之前,蔡寿祺曾接连两折参劾恭亲王,其罪名之一即重用汉臣,词连曾国藩等人。这就不能不引起他们的极大恐慌,疑为清政府卸磨杀驴的信号。故其苦思数日,便开始向心腹将领吹风试探,酝酿对策,曾与水师将领彭玉麟二人在一只小船中密谈良久,“欷歔久之”。彭玉麟欲马上动手,上疏谏争。而曾国藩则要他稍安勿躁,须从京中了解到更进一步的详情,弄清事情的原委,才能决定行止,不可仅据一纸京报就采取行动。若非那拉氏见风转舵,重新恢复了奕訢“议政王”之外的其他主要职

8、事,事情的发展必然是另外一种结局。这种君臣之盟自古有之。而历史经验表明,得胜前结盟固属不易,而得胜后持盟不败则更难,倘此盟系于两个民族之间,尤难上加难。然清政府与曾国藩集团却居然做到了这一点,在中国政治史上实属罕见。人们在称赞曾国藩经验丰富、知进知退的同时,也不能不佩服那拉氏控驭有术、深谙为君之道。三、清末满汉君臣之盟的破裂,双方都有责任,可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