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18796
大小:7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9
《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的构建陈广宏一、绪论本文主要探讨作为一种现代人文学术知识体系的中国文学史,如何以明治时代的日本为中介,受欧洲国别文学史的影响而建立,特别是代表实证主义进化论之文学史观的泰纳的《英国文学史》,他的把种族、环境和时代作为文学艺术三种基本动因的文化阐释原则,如何被移植到早期中国文学史著作中,构成中国文学史在创立之初的一种叙述模式。我们知道,文学史这种知识体系,于十九世纪率先诞生于西方社会,相对于十八世纪被称为哲学的时代,二十世纪被称为科技的时代,十九世纪则被称为历史的时代。在欧洲最早出现的文学史著作,就一
2、国文学史而言,是1827年戈培尔斯坦因《德意志文学史纲要》,全欧性的,是1837-1839年哈拉姆(HenryHallam,1777-1859)《欧洲文学序说》,确立明确的文学史观与方法论而撰作的,是1864-1869年泰纳的《英国文学史》1)参见《萬有百科大事典1》,鹰津義彦“文學”条。小學舘,1973。)。而这种文学史知识体系传播到东方社会,其前站为明治时代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政策以及思想启蒙运动,使得日本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加入西方列强的近代化国家,正是在以学问与技术的形式全面输入西方文明的潮流中,文学史作为新知识秩序中的一个
3、分支,亦被导入并加以应用,在传统的学问方式向近现代人文学科转换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据鹰津义彦,在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的日本,哈拉姆与泰纳的文学史著作已被广泛地阅读(同上)。早期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作为已经澄清了的事实,最早的中国文学史著作既不是英国人赫泊特·贾尔斯(HerbertA.Giles)在1901年于伦敦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也不是德国人葛鲁贝(WilhelmGrube)1902年于莱比锡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而是俄国人瓦西里耶夫在1880年出版《中国文学史纲要》。然而,此著在其时几乎没有什么
4、影响,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可与日本明治时代涌现的一大批中国文学史著述同日而语。中国文学史创立的重镇应该在率先学习西方文明、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特殊关系的近代日本,如果说,末松谦澄明治十五年(1882)在英国日本学生会上的讲演——《支那古文学略史》,其使用的“文学”一语,所指包含思想与历史在内的广义的学问领域,与今日“文学”的概念相异,故而算不得真正的中国文学史著作,那么,如儿岛献吉郎《支那文学史》(1891)、《文学小史》(1894)、藤田丰八《支那文学史》(1895)、《先秦文学》(1897)、古城贞吉《支那文学史》(18
5、97)、笹川种郎《支那文学史》(1898)、中根淑《支那文学史要》(1900)等,也都是在1901年以前已经刊行了的。个中原委,如市村瓒次郎在明治四十五年(1912)为儿岛献吉郎《支那文学史纲》所作的序中解释的,谓“近时”传入的贾尔斯之《支那文学史》,其“声价”远不及往时已传入的泰纳之《大英文学史》,是因为法国人学英语易,从而能得其文学之味,而英国人了解中国文学难,从而难究其蕴奥。以此类而推之,因而自信若求中国人之前所编的中国文学史,还得数日本学者。由此亦可看到,贾尔斯乃至于葛鲁贝的著作问世之后,虽也曾为日本学者所认识2)有学者认为,盐
6、谷温注目于元曲研究,可能与他在德国留学时接触了葛鲁贝的《中国文学史》不无关系。参见小野忍《塩谷先生の學问の西洋的研究》,《支那學報》第9号。),但那绝对不是明治时代日本早期中国文学史知识体系创立的影响来源;若真要追溯这种来源,除了从西方移植近代人文学科体制建立了文史哲专门性分别研究的基础,作为一种最直接的国别文学史知识体系的样板,还不得不数在当时的日本“声名大扬”的泰纳的《英国文学史》。正是在泰纳《英国文学史》的影响之下,三上参次、高津锹三郎撰成第一部《日本文学史》,而第一部叙述全备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古城贞吉《支那文学史》,又是仿此《
7、日本文学史》体制而作。至二十世纪初,泰纳《英国文学史》在日本的影响力依然强盛,据周作人回忆,他在1906年刚到东京时,书店送来鲁迅订购的书,其中就有一套泰纳的《英国文学史》英文版3)《知堂回忆录》197页,香港:三育图书有限公司1980年版。);从上述市村瓒次郎序中赞扬儿岛氏这部中国文学史纲超过了贾尔斯之著,而成就近乎泰纳的《大英文学史》来看,亦唯有泰纳之作,才被当时的日本中国学者真正视作一种文学史知识体系的标准。一、泰纳《英国文学史》关于种族、环境、时代的学说泰纳(HippolyteAdolpheTaine,1828—1893)是法国
8、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史学家。早年曾在医科学校学习过生理学,后入巴黎学院国立高等师范专攻哲学。1864—1883年在巴黎美术学校讲授艺术史和美学。先后著有《拉封丹及其寓言》(1853)(博士学位论文),《十九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