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

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

ID:23908796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1

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_第1页
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_第2页
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_第3页
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_第4页
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期中论文期中论文题目:浅析《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学号5405112077姓名刘月学院人文#院任课教师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成绩目录封面(中文)1报2论文摘要(中文)3一、《文心雕龙》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3二、刘勰文学观的矛盾之处4三、《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51.兴废时序52.会通适变53.宜宏大体6FL小结6#考文献6摘要《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不朽之作。近年来,“龙学”作为一门新晋显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达到研宄的高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本文将在探讨刘勰所处时代背景与生平际遇的基础上,用当代文学的新视野、新方法,重新解

2、读《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智者千虑、白璧微瑕,《文心》一书中也存在唯物与唯心的矛盾与抵牾的地方,我们主耍从刘勰的《时序》与《通变》中领略作者不断进步完善的丰厚思想,此外将刘勰著作的文学史观分为兴废时序、会通适变、宜宏大体三个主要部分逐一分析解读。关键词:《文心雕龙》文学史观贵古贱今刘勰生平一、《文心雕龙》时代背景与作者生平(一)孤寂人生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著》中曾有这么一句话:如此贤哲,竟不能确知其生卒,可惜也己。这句话是讲,冇关刘勰的传记大多十分简略,这么伟人的一位文论家,流传后世的记载仅有《梁书》屮的四百余字。我们知道,屮国古代的官本位思想十分严重,你的官职

3、与生平记载是正相关的。可惜刘勰官位只做到六品,因此遗留后世的研究资料极其有限。下面我们大概梳理一下刘勰的生平。关于他的家庭岀身,龙学界大概分为两种说法。其一、出身氏族。源于《梁书•刘勰传》的“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据《梁书》所言,刘勰出身名门,可谓是有皇家血统了。然而,这个结论是很不可靠的,因为古人大多喜欢攀附在望族之后。因此,更多人主张刘勰出身庶族,原因有二:第一点,就算刘秀之是刘勰的宗亲,但实际上刘秀之也并不是士族出身。刘勰的父亲虽然是越骑校尉,但官职不高,而且在刘勰的孩提时代就已离世。雪上加霜的是,母亲也在他二十多岁吋撒手人寰,使得刘勰潦

4、倒到了“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佑”的地步。(二)世庶之别关于刘勰的生年,说法不一。但他所处的朝代是可以确定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也影响了刘勰的一生。六朝时期,士庶之别犹天壤之隔。即使你有满腹经纶,即使你才平出众,一旦出身庶族寒门,也就几乎进身无望了;而血统高贵者,他们生来就是做官的,以至于平流进醛,坐至公卿。这就是西晋著名诗人左思在其《咏史诗》中所痛斥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后来,宋顺帝被迫禅位于萧道成,是为齐高帝,历史进入了齐代。齐高帝设立国学,“精选儒官,广延W胄”,崇儒重学之风吹遍江左士林。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萧齐政权在弘扬儒学的同时,对佛教亦极为重视。因此刘

5、勰来到了京师,举步踏入钟山名刹定林寺。千载悠悠,我们今天无从揣测刘勰当吋的心情;但举0无亲而逼入佛门的无奈,是可以想见的。无所依傍的刘勰决定进入佛门,可以视作一举多得的行为。这不仅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条件。少年时的刘勰发夼读书,成年后的刘勰勤奋著书。呕心沥血四个春秋,刘勰在定林禅寺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光辉夺目的一章,并为这一精彩的华章定下一个动听千古的美名:《文心雕龙》。如果说刘勰是一匹T里马,那沈约便是赏识他的伯乐了。凭借沈约的欣赏,刘勰终于在不惑之年迈入了仕途,进入一生中最为幸运和辉煌的时期。然而天妒英xh当刘勰苦苦夼斗数十

6、载,终于看到希望的曙光之时,这扇希望的大门却乂缓缓关闭了。天监十八年梁武帝亲受佛戒,社会掀起了崇佛的高潮,刘勰亦接到诏令:解除步兵校尉之职,与慧震和尚一起,冋定林寺编纂经藏。从熙熙攘攘的俗世再次沉潜佛国,刘勰也许终于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佛,理解丫那永不疲倦的暮鼓晨钟的真正含义。完成整理佛经任务之后的刘勰上表启求出家,他用火烧掉了两鬓之发,以表明自己出家之念己不可动摇,最终穿上缁衣,皈依佛门,了解此生。二、刘勰文学观的矛盾之处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不朽之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的文学观念常常会在他们对前代文学的评价中体现出来,刘勰自然也不例外

7、。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对历代文学之递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其屮不乏精到之处,但亦有一些不致的地方。这里用《通变》和《时序》中的两段文字作比较。刘勰曾在《通变》屮称赞上古三代的文风,“则黄唐淳而质,虞夏质而辨,商周丽而雅,楚汉侈而艳,魏晋浅而绮,宋初讹而新。从质及讹,弥近弥澹。何则?竞今疏'占,风味气衰也。认为商周文学丽而雅,而楚汉至刘宋的文学都是一味模仿前代,忽略和远离古代。而刘勰认为文章贵在自然,因此批判楚汉以后的文章,称赞上古的文风。而在《时序》篇中,观点则明显有别于前文。看法更加客观、中肯,不再极力突出商周,也不再全盘否定楚汉后的文化。指出历代文学“蔚映时代

8、,辞采九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