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心雕龙物色篇》

浅析《文心雕龙物色篇》

ID:47494704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2

浅析《文心雕龙物色篇》_第1页
浅析《文心雕龙物色篇》_第2页
浅析《文心雕龙物色篇》_第3页
浅析《文心雕龙物色篇》_第4页
浅析《文心雕龙物色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文心雕龙物色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文心雕龙••••物色》摘要:本文对《文心雕龙••••物色》进行一个简要的浅析,从《物色》篇讨论比较热烈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物”与“色”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包括“随物宛转,与心徘徊”“情以物迁,辞以事发”等方面的浅析;二是对《物色》美学价值的探讨,包括“物感说”及其对文学创作过程的作用等方面;三是《物色》篇次问题的探讨,包括了对《物色》篇次持肯定和怀疑态度的个方面论点的概括。关键词:物色自然景物文学美学价值篇次正文: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文学著作流传至今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代的文学,但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批评著作却鲜为人见。《文心雕龙》作为我国著名的中古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刘勰

2、对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评价,并且论述了文学本身的各种问题,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物色》作为《文心雕龙》中重要的篇目之一,作者精彩地论述了自然景物与文学的关系,以及主张用简约的词语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物色。刘勰还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学会融会贯通,“物色尽而情有余”,努力让有限的风景表现出无尽的情韵,同时对文章和作品评价时要更加全面地思考和评判。《文心雕龙••••物色》全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自然景色对作者的影响作用。刘勰从四时的变化必然影响于万物的一般道理,进而说明物色对人的巨大感召力量;不同的季节也使作者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根据这种现象,刘勰提炼出一条基本原理:“岁有其物,物有

3、其容;情以物迂,辞以情发。”相当精辟地概括了文学创作和自然景物的关系。第二部分论述怎样描写自然景物。必须对客观景物进行仔细地观察研究,再进而结合物象的特点来思考和描写。刘勰从《诗经》中描绘自然景色的具体经验中,概括出“以少总多”的原则,认为这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对汉代辞赋创作中堆砌辞藻的不良倾向,刘勰提出了批评,要文学创作避免这种“繁而不珍”的罗列。第三部分总结了晋宋以来“文贵形似”的新趋向,提出一些具体的写作要求:首先是要密切结合物象,“体物为妙,功在密附”;其次强调“善于适要”,能抓住物色的要点;再次是要继承前人而加以革新,做到“物色尽而情有余”;最后强调“江山之助”,鼓励作者到取之不尽的

4、大自然府库中去吸取营养。本篇是《文心雕龙》中写得比较精采的一篇。除论述的形象生动外,还以鲜明的唯物观点,比较正确地总结了情物关系、“以少总多”、“善于适要”和“江山之助”等重要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文心雕龙••••物色》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一、“物”与“色”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物色》篇讲的是情与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交相互融的关系。何谓“物色”?我觉得“物”就是客观的自然之物,即是四时之景,“色”就是主观个人的感情色彩,即是创作者的心灵的表征。物色一词很直观地表明了刘勰在文学创作论的观点,感物而生色,故内心摇荡,吟咏自然;反过来,以色观物,使物尽着“我”之色彩。作者开篇第一句就表明观

5、点,认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换,人们的心情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波动,“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制动,心亦摇焉”。当看到春天的朝气蓬勃、万物复苏,夏季的热情和火辣,秋季的收获和箫肃,冬季的无边飞雪和庄重等等这些景物,有谁能无动于衷呢?于是就有借景抒情、有感而发的文章和作品产生,春夏秋冬的景色和景物的不同,给人的感觉自然也是不同的,人们的感情随着季节而变化,受景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就像文中所说“一叶切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对于这种景象又有谁能不动容呢?所以“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在文学创作上,刘勰从物对心的感发出发提出了“写气图貌,既随物

6、以宛转;属采附生,亦与心而徘徊”的创作方法论,不仅点明了“物”与“情”的交相互融的关系,还道出了与“辞”的关系,进而提出了“情以物迁,辞以事发”的文学主张。《物色》篇的核心观点就是“随物宛转,与心徘徊”。“随物宛转,与心徘徊”,一方面要求作者对外无要用无五官进行不断观察揣摩,沉思其中,更应该尊重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势”,描写时婉转顺从事物内部的规定性以曲尽事物的情态;另一方面,还要投入自己的情感,让自身的心灵和事物相互感应从而引发共鸣,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在描写景物和刻画形貌的时候,刘勰的观点是要做到所描写的要与景物相一致,描绘色彩和模拟声音的时候,要在内心反复地斟酌和权衡,慎用词句。作者以

7、《诗经》举例,并对《诗经》的景物描写的辞藻运用大加赞赏,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诗经》中描写景物所用的词句是非常精炼和准确的,如“灼灼”形容桃花的鲜艳,“喈喈”模仿黄鹂鸟宛啭的叫声,“参差”和“沃若”来形容景物的形象,文字即精准又使人在读的同时脑海中能浮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而且这些词句的运用是很难被替换的,几乎到了极致,没有更好的词语来替代它们。同时,刘勰又以司马相如的作品为例,评价司马相如的作品是“诡势瑰声,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