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917240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论初中语文中互动式教学的有效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初中语文中互动式教学的有效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与实践,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被不断创新与应用,在众多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研究与课程教学实践都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其中较为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文章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按照初中语文的不同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式教学有效运用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
2、同发展。其实,课堂教学作为中国教育长期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本身就是一个由“互动”作为基本策略的过程。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不断发展与改革后的课堂教学,都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对“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研究和运用。特别是新一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教材的实验正式启动以后,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笔者认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凸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主要就是强调要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使自己的教学符合这一教改要求,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我重新审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积极地进行了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
3、,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活动的中心,发言的中心。文章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拥有一把神奇的金钥匙,打开语文之门。 一、营造氛围,创设民主和谐的互动气氛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留下一个完美的印象,因为很多学生自尊心都很强而承受力又低。教师要尽量多地肯定学生,尽量不否定学生。哪怕学生只取得了一点点的小小进步,也不要吝啬对学生“你真棒!你真优秀!”等赞扬。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不要忘了说一句“加油!不要放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等鼓励的话,
4、让他们时刻都能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和爱,从情感上接受老师,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激发出他们的内动力,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找准互动的结合点,从而制造激活点 互动教学是以师生生、生生互动为基础,能否找到师生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最佳结合点,就直接到教学的灵活性与时效性。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一方主要体现为教学的指导者,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一方主要体现教学中的被指导者,知识的接受者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受教者,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个认知和深入认知的动态系统中,因此知识输出和输入即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便成了教学中互
5、动的结合点。我们很难想象老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授而学生不知所云的场景。因而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抓好语文表达能力的培养,只有抓住这一个结合点,才能有效地开展互动式教学。 三、鼓励质疑,以疑来展开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语文教学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了教师单向提问,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转变,提供学生质疑的平台。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为什么要爬崖?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同时按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标准进行分类列出:这篇课文能悟出什么样的生活道理?为什么以“
6、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几个字作标题?围绕其讨论。评析: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讨论时积极性比较高,思维能充分的展开,问题容易解决,同时还发现新问题,形成新认识。 四、创设情境,以情感投入引导学生的互动 科学地结合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成为情境材料的观察者、思考者、分析者以及参与者,同时还可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赋予学生具体的角色,使学生站在这一角色的立场上思考、分析和理解问题,从而使学生与情境材料融为一体,达到深度参与。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积极地想象。在现代教育手段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发挥出很好
7、的创设情境的功效。如在讲授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课时,可以引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同时伴随舒缓乐曲),视频内容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画面――小溪、森林、小树、阳光等生机勃勃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文中鲜活的景象,深深体会到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文美,深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引导学生要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而喝彩,同时希望每一个学生都珍惜生活,感谢生命,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自信。学生在轻松中学好了散文课,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也让他们感悟了生命的真谛。 五、自我探索,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波利亚说得好“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
8、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因为这样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最能使学生尝试到发现的乐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更加主动地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