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虚劳

中医内科学——虚劳

ID:12882638

大小:1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9

中医内科学——虚劳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虚劳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虚劳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虚劳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虚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虚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中医内科学——虚劳细目一:概述  一、虚劳的概念及源流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  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而《素问·调经论》所谓“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进一步说明虚证有阴虚、阳虚的区别,并指明阴虚、阳虚的主要特点。《难经·十四难》论述了“五损”的症状及转归。《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

2、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对五劳、六极、七伤的具体内容作了说明。金元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的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在治疗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及方药方面有新的发展。李中梓《医宗必读》强调牌、肾在虚劳中的重要性。绮石《理虚元鉴》为虚劳专书。  二、《理虚元鉴》中“治虚有三本”的论述  《理虚元鉴》云:“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脾、治肺、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三、虚劳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3、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虚劳的常见病因  禀赋薄弱,烦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大病久病,误治失治。  二、虚劳的病理性质、病变部位和病变过程  虚劳的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尤以脾肾两脏更为重要。  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  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虚损。  引起虚损的病因,往往首先导致某一脏气、血、阴、阳的亏损,而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所以在虚劳的病变过程中常互相影响,一脏受病,累及他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  细目三:类证鉴别常年

4、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  虚劳和肺痨鉴别  两者鉴别的要点是:  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治疗以养阴清热、补肺杀虫为主要治则;  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以补虚扶正为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法。  细目四:辨证论治  一、虚劳的治疗原则及与脾、肾两脏

5、的关系  虚劳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方剂;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  应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二、虚劳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

6、0-82311666  (一)气虚  1.肺气虚证  主症: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  代表方:补肺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熟地、五味子、百合、紫菀、桑白皮。  2.心气虚证  主症: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养心。  代表方:七福饮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当归、酸枣仁、远志。  3.脾气虚证  主症: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加味四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

7、芪、白术、甘草、茯苓、扁豆。  4.肾气虚证  主症: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补肾。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  常用药:人参、山药、炙甘草、杜仲、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当归。  (二)血虚  1.心血虚证  主症: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宁心。  代表方:养心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肉桂、半夏曲。  2.肝血虚证  主症: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筋惕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