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

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

ID:12848317

大小:4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19

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_第1页
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_第2页
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_第3页
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_第4页
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最终控制人ll生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兼论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差异o宋玉摘要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严重分离会影响其公司价值,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状况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而且两权分离度指标g-t~ru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

2、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能够做到自我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各个类型机构投资者中存在显着差异.关键词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控制权;机构-No资者持股}本文受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77203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课题(20080441025),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0901101C),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扶持基金课题(JGQN0702)资助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即使在股权曾经相当分散的美国公司,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股权集中现象,因为适当的股权集中可以有效地克服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的委托代理

3、问题,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然而,股权的集中也存在潜在成本,造成股东对于管理层的监督存在成本一收益不对称的问题,很可能导致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Johnson等的研究发现,过度集中的股权引发了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使得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同时,Shleifer和vishny[2]指出,现阶段大多数国家的大部分公司,其代理问题已经不是突出表现在外部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已转变为在投资者法律保护不完善环境下的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LaPorta等对27个发达经济体的研究发现,除了拥有良好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国家外,其它国家的股权相对比较集中,控股股东常常通过金字

4、塔股权结构使得控制权超过所有权.当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例越大,而所有权比例越小时,其侵占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动力就越大;当控股股东的所有权越高时,控股股东就越有激励动机保证公司顺利运行.Claessens等与Faccio和Lang_5分别对东亚公司和西欧公司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结论:金字塔股权结构意味着控股股东的所有权可以远远低于其控制权,如果对中小股东的权益缺乏有力保护,两权的背离将极大地激励控股股东以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为代价来增加私人收益.根据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历史经验,机构投资者作为全球金融体系市场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凭借自身的规模经济优势和长期,理性的投资理

5、念,在事前的定价机制和事后的监督机制两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从而起到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增强投资者保护程度的作用.但是,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无论在制度架构,市场基础和投资理念上,与成熟市场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与其它新兴市场也有所不同.自1997年我国机构投资者真正迈开发展步伐以来,在随后十年多的时间,机构投资者的群体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逐渐发挥了对证券市场健康长期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但是,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相较于控股股东和国外发达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还偏低,他们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国内现有研究不同程度地印证了Pound

6、[61关于机构投资者作用的三种假说(即有效监督假说,利益冲突假说和战略联盟Nanl【aiBusinessReview2009,Vol12,No5,pp55—6455假说).例如,王琨和肖星,高雷等,程书强,吴晓辉和姜彦福,李维安和李滨,李刚和张海燕,刘志远等和叶建芳等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机构投资者对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质量方面(关联方资金占用,会计盈余质量,董事会效率,红利甄别能力)的积极影响;而张翼和马光,唐清泉等,吴超鹏等以及沈艺峰等[15-18]则表明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不仅没有发挥正向积极的作用,甚至会与控股股东合谋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总体而言

7、,有效监督假说基于主导地位.如何正确看待并评价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行为,国内杨德群等,万俊毅,宋玉"等学者从其持股公司财务和市场特征方面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对公司治理信息的关注和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证据,然而他们基本没有涉及隐藏在大股东背后的控制性股东真实意陶的探究,没有直接从机构投资者自身权益保护的视角,考察公司最终控制人情况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本文将以投资者保护为视角,分析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对我围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以期丰富有关公司治理(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方面的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