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825053
大小:18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数论综合(二)同步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年级奥数通用版数论综合(二)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1.有4位同学,他们的年龄是4个连续的自然数,他们的年龄之积是7920,问:他们的年龄分别是多少?2.一个三位数,如果用这个数减去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差为,求:a等于几?3.两个自然数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所得的商之和等于18,而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975,则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4.如果是质数,那么自然数n等于多少?5.某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去种树,学生恰好被平均分成3组,如果老师与学生每人种树一样多,且一共种了1073棵。那么
2、每人种了多少棵树?第2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六年级奥数通用版数论综合(二)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解:把7920分解为四个连续的自然数的乘积,7920=8×9×10×11,四人的年龄各为8、9、10、11。2.解:设这个三位数为ABC,则有100A+10B+C-(A+B+C)=,则。3.解:设这两个自然数除以最大公因数的商分别是x,y;则有,满足条件的解为,所以这两个数分别为325,195。4.解:因为是质数,-1=(n+1)(n-1),所以(n+1)(n-1)必含有因子71,即n+1=71或n-1=71
3、,且剩下的那个数也必须是质数。当n+1=71时,n-1=69不是质数,不合题意;当n-1=71时,n+1=73是质数,符合题意。所以自然数n=72。5.解:已知学生恰好被平均分成3组,加上老师后的总人数应为学生人数的3倍再多1人。已知1073=总人数×每人种树的棵数,将1073分解质因数,可得1073=37×29。只有37除以3余1,所以37是植树的总人数,则每人种了29棵树。第2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XX中心小学每周例会教师谈课改体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主题:《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
4、的有效对策》主讲人:2018年3月23日(第3周)内容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7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
5、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
6、》,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
7、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与德育意识。7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提升道德培养效果。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所学内
8、容当中,很多文章都是开展的德育教育的合适载体,比如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名为《将相和》的课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不仅仅要讲解历史典故,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气度与胸襟,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习惯与德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搭建现实生活与道德知识之间的有机桥梁,提升学生的领悟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终构建和培养自身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三、强化课堂实践环节,唤醒学生道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