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体回归:高校德育管理的诉求.doc

关于主体回归:高校德育管理的诉求.doc

ID:12823931

大小:28.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19

关于主体回归:高校德育管理的诉求.doc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关于主体回归:高校德育管理的诉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主体回归:高校德育管理的诉求  论文关键词:德育管理大学生主体回归  论文摘要:高校德育管理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实效。当前,高校德育的目标偏离大学生的内心需求,内容上严重脱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管理方法单一,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德育管理只有确立多层级的人性化德育管理目标、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人本化德育内容、创新凸显大学生主体的德育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高校德育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的艰巨任务,是对大学

2、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及学习社会、信息社会的到来,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在把握德育方向、完善德育功能、提高德育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现行的德育管理往往采取以教育者为中心、上施下效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严重弊端,造成了德育实效的低迷,难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精神,全面提升大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高校德育管理实效性的必然追求。  一、德育主体回归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

3、善,我国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型,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人们的生活领域和方式及价值取向均呈现多元化,社会的价值差异和冲突日益凸显,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这就要求高校德育管理工作要以大学生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实践中大胆地构筑起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德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大学生主体的道德情操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这不仅是时代和我国社会现实客观推进的结果,也是对学校德育管理理念反思的现实要求,同时又是道德教育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趋势。  胡

4、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精辟论断,为高校德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德育工作要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就必须树立并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自身的需要为出发点,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从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有关政策方面体现和谐完美的人性,回归德育主体,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组织的管理者,从而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能,逐步具备自我负责

5、、自主创造、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本领,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成长为有真道德的人。  二、德育管理的主体迷失  高校德育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提供社会服务以及引领文化进步的重要使命。然而,由于当前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着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内容过于知性化、德育方法比较简单化的倾向,造成了大学生道德主体的缺失,使得德育管理工作缺少实效性,严重制约了德育功能的发挥。  (一)偏离的德育目标:忽视了大学生主体的内心需求4  鲁洁先生认为

6、当代教育既已背离了人自身完善的根本目的,发展和提升人之德性的教育也当然落在这种教育的视野之外。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大学生个性品质都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特征。然而长期以来,高校的德育目标过多地强化了社会化的要求,一直存在着理想化和片面政治化的倾向,没有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现实条件,没有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在德育价值取向上缺乏对大学生的个性化设计,往往过多强调德育的同一标准和要求,忽视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和现实性,忽视了大学生主体的内心需求,使德育过程走向机械的轨

7、道上,造成了大学生道德主体的迷失。这种偏离的德育目标使得大学生对道德要求只能进行肤浅的理解,从而出现了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名义上的强化而实际上的弱化现象。尽管很多高校也在努力地改进德育管理的工作和方法,尽可能地从大学生的心理和实际需要出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的观念使然,其定位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层次上,道德教育的主体功能难以发挥,最终影响了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二)知性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  当前高校德育逐渐异化为以纯知识传授为主的知性德育,德育内容所蕴涵的政治理论、道德规范基本

8、上是以一种绝对真理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忽略作为一般的社会公民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这种过度政治化、理想化的德育内容不仅远离了现实生活的问题,脱离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面对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生观的复杂化、信仰的功利化,无法对社会道德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此同时,德育过程也被异化为以课程化为主的教材德育和以建立在纯逻辑思维基础上的理论建构与推演为主的思维德育,德育主体被异化为工具对象,教师成了教书的工具,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工具。其结果是抑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