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加例题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加例题

ID:12780305

大小:34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加例题_第1页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加例题_第2页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加例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加例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直线与方程(一)倾斜角与斜率1.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把x轴正方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范围是.2.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的斜率,等于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即.如果知道直线上两点,则有斜率公式.特别地是,当,时,直线与x轴垂直,斜率k不存在;当,时,直线与y轴垂直,斜率k=0.注意:直线的倾斜角α=90°时,斜率不存在,即直线与y轴平行或者重合.当α=90°时,斜率k=0;当时,斜率,随着α的增大,斜率k也增大;当时,斜率,随着α的增大,

2、斜率k也增大.这样,可以求解倾斜角α的范围与斜率k取值范围的一些对应问题.例1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是____________,倾斜角是_______.例2若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位于第一象限,则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A.B.C.D.(二)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其斜率分别为、,有:(1)Û;(2)Û.2.特例:两条直线中一条斜率不存在时,另一条斜率也不存在时,则它们平行,都垂直于x轴;….例3已知过点和点的直线与直线平行,则的值为()A.B.C.D.例4直线过点且与直线垂直,则的方程是()A.B.C.D.(三

3、)直线的点斜式方程1.点斜式:直线过点,且斜率为k,其方程为.2.斜截式:直线的斜率为k,在y轴上截距为b,其方程为.3.点斜式和斜截式不能表示垂直x轴直线.若直线过点且与x轴垂直,此时它的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时的直线方程为,或.4.注意:与是不同的方程,前者表示的直线上缺少一点,后者才是整条直线.例5.过点P(1,2)且与原点O距离最大的直线l的方程().A.B.C.D.例6.倾斜角是,在轴上的截距是3的直线方程是.(四)直线的两点式方程1.两点式:直线经过两点,其方程为,2.截距式:直线在x、y轴上

4、的截距分别为a、b,其方程为.3.两点式不能表示垂直x、y轴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垂直x、y轴及过原点的直线.4.线段中点坐标公式.例7.(04年全国卷Ⅱ.文8)已知点A(1,2)、B(3,1),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A.B.C.D.例8.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五直线的一般式方程1.一般式(generalform):,注意A、B不同时为0.直线一般式方程化为斜截式方程,表示斜率为,y轴上截距为的直线.2与直线平行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可设所求方程为.过点的直线可写为.经过点,且平行于直线

5、l的直线方程是;经过点,且垂直于直线l的直线方程是.3.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不同时为0),(不同时为0),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如下判别:(1);(2);(3)与重合;(4)与相交.如果时,则;与重合;与相交.例9.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1)斜率是-,经过点A(8,-2);(2)经过点B(4,2),平行于轴;(3)在轴和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4)经过两点(3,-2)、(5,-4).例10.已知直线的方程分别是:(不同时为0),(不同时为0),且.求证.六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

6、,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若方程组有惟一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若方程组有无数解,则两条直线有无数个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重合.2.方程为直线系,所有的直线恒过一个定点,其定点就是与的交点.例11.直线:2+3=12与:-2=4的交点坐标为.例12.(07年上海卷.理2)若直线与直线平行,则.七两点间的距离1.平面内两点,,则两点间的距离为:.特别地,当所在直线与x轴平行时,;当所在直线与y轴平行时,;当在直线上时,.2.坐标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是:(1)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

7、有关量;(2)进行有关代数运算;(3)把代数运算的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例13.已知点,判断的类型.例14.已知,点为直线上的动点.求的最小值,及取最小值时点的坐标.八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线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为.2.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以推导出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推导过程为: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则,即.这时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例15已知点,求△的面积.例16已知直线经过直线与的交点.若点到的距离为3,求的方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