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60959
大小:159.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7-18
《【最新精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北师大实验中学政治组吕远内容提要: 现代素质教育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然而学生为什么会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在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解释,并引申出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某些准则。主题词: 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素质教育 当我们跨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槛的时候,我们同时也正面临着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次重大变革,即由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这种体制的转变最终导因于我们的人才观的转变--传统意义上能认真听讲、
2、认真复习预习、考试成绩优异便是好学生,便是未来的人才的观点,已经被证实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的了。我们必须反思,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所谓人才,应当是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浓厚的探索兴趣以及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因此,中学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性教育,也正面临着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挑战,也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去承担自身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使命。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以提高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恰恰是被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所忽视的地方。以往我们很多教
3、师不是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的学生,虽然老师会精心备课,旁征博引,使每一堂课的内容丰富充实,但往往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注意到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教师面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们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于是学生的创造性就在这不经意之间被扼杀了。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quot;儿童遇到事物,发生了求知的动机,于是亲自去观察,去试验,结果,他们对于这事物得到了一宗新知识,他们在生活中就有了一个新趋向。这种活动创造的能力,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用得着,这才是做人的根本方法。学校教育能注重这一点,学生就能不断
4、创造,以谋求社会的进步"。就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而言,目前已不存在太多的争议。而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应当如何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一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并且是由低级的需求开始逐级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而人的需求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人的所有有意识的活动均是在这些需求的刺激之下产生的。而在这所有的人的需求之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在马斯洛看来,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人希望能够成就
5、其独特性的自我欲望,或者说人希望成就其本人所希望成就的欲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北师大实验中学政治组吕远内容提要: 现代素质教育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然而学生为什么会积极主动地对待学习?在此,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解释,并引申出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某些准则。主题词: 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素质教育 当我们跨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槛的时候,我们同时也正面临着中国教育体制中的一次重大变革,即由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这种体制
6、的转变最终导因于我们的人才观的转变--传统意义上能认真听讲、认真复习预习、考试成绩优异便是好学生,便是未来的人才的观点,已经被证实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的了。我们必须反思,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所谓人才,应当是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浓厚的探索兴趣以及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因此,中学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性教育,也正面临着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挑战,也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去承担自身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使命。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以提高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7、。而这恰恰是被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所忽视的地方。以往我们很多教师不是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的学生,虽然老师会精心备课,旁征博引,使每一堂课的内容丰富充实,但往往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注意到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教师面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们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于是学生的创造性就在这不经意之间被扼杀了。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