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

ID:12732867

大小:21.4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8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_第1页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_第2页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_第3页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_第4页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契合性 摘要: 优秀传统文化对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存在的前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切的契合性。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这种契合的光辉典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传承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其与社会主义相契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源和创新路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引领着全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然而,马克思主义若要实现中国化,与中国现行的社会主义相契合,必然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路径,汲取与创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智慧。运用唯物主义方法,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如何同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深刻融合在一起的,对我们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契合的历史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花,不是偶然的,它从下至上地促动了革命,革命的成功推动它从民间走向执政,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如果没有它与中国社会在历史性、政治性和道德观等方面的

3、契合,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是中国社会政治、传统文化于现代发生的一个基本的无法否认的事实。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我国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与伦理纲常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与马克思主义一样,我国很早之前就非常注重理论的现实意义,早已脱离了空谈理论,成语“纸上谈兵”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然而,理论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我国在清末受到外国列强的入侵,中华文明惨遭蹂躏,这是中国之殇,是世界之殇,野蛮最终在

4、文明面前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在战火中沉沦下去,中国人民开始了一条寻变之路,一批批青年用鲜血铺就了一条通往真理的道路,这条路就是马克思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从文化的视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避免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必然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取得进步。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来,便开始与中国历史文化迅速的融合,然而快速的融合并不顺利,“它既要超越中国旧有文化的局限,又要植根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土壤;既要满足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需求,又要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因此,只有当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一种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新文化,

5、才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成为救国的真理。”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相互影响和促进,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扬。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契合的具体体现 1.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优良品质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短短八个字的校训,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了完美的概括。中华文明历经千百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包容力,就是因为一代代中国人秉承古人教训,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精髓,以包容心态对待新生事物。佛教的传入和中国化就是典型例子。清军入关,并没有选择废农耕,而是重

6、农耕,满族融入汉族地区的先进社会经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也证明了中华文明有着极其优秀的品质,无法被外界文化所消灭。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两句卦辞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成为共产党人领导我国人民向共产主义目标迈进的不竭动力。经历了改革开放,我们见证了我国是如何在以邓小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彻底地摆脱了贫困和愚昧的社会生产、生活状态。直到今天,我国生产力得到全面的释放,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着手处理改革开放

7、以来的各种矛盾,为实现后期更大的发展铺平道路。 2.一脉相承的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通过满足自身需要而实现自身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在马克思看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正是共产主义所实际内含的最高目的和终极价值。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展了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社会主义,这种发展与我国传统文化“人本”思想相适应。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深刻总结和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

8、方面的经验教训,把人的全面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不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