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

ID:12671261

大小:18.4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8

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_第1页
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_第2页
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_第3页
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_第4页
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景在数学课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营造一种“韵味无穷”的数学情境,打造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当代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又是思维的体操,从本质上讲,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问

2、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实质上是一种人为优化了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客体支持下儿童主体宽松、积极、愉悦的心境,并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实现主体的能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体充分发展的统一。一、问题情境的好处1、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去准确把握学习

3、内容。在去情境化的教学中,学生直接接触现成的结论,知识一般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不知道知识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是如何得来的,这就给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带来了障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起始于问题而不是确定的结论。杜威在他的“五步思维法”中指出,思维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步:问题。第二步:观察。第三步:假定。第四步:推理。第五步:检验。”问题情境的核心是与知识相对应的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模拟地知识产生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2、创设问题情境还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

4、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具体情境中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3、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4、问题情境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有利于克服纯粹认识活动的缺陷,使学习成为一种包括情感体验在内的综合性活动,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1、贴

5、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其更加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适宜的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让学生感知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如:在教学六年级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教学片段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2500年前,有一位科学家名叫泰勒斯,他在数学、自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一日,他去参加金字塔,与其它游客一样,被金字塔的雄伟、美丽而感动。但没有人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出于专业的特点,泰勒斯思考着

6、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金字塔道底有多高?夕阳下,看到自己和手杖的影子,他想到了巧测金字塔的方法,同学们你知道他是怎样测量金字塔的高度的吗?学生听后兴趣盎然,你一句我一句地热烈讨论起来。有学生说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用的方法是:他是利用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影子和物体高度成正比例的方法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的。这时候我启发式的就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如果已知手杖的影子长1.6米,手杖长0.8米,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的影子长度是300米,你能算出这座金字塔的高度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计算着,还快算出了这座金字塔的高度约是150米。当学生

7、讲到这里时,我进行了总结:同学们,你们与泰勒斯一样,充满着智慧。正反比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我通过让学生与伟人同行,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的让学生感受到这部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紧密联系,比较自然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有一定的探究欲望。给学生一些时间,学生们会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获取更多的感知与体验,最终得出答案。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这些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获得了学习的快乐。2、注意双基目标,引导整理、系统化知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提出了过程性目标,注重让学生

8、感知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小学乘除法复习课时,我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张奶奶想买3千克青菜,有两个卖青菜的小贩,他们卖的菜的质量(好坏)差不多,A小贩说:“5元钱3斤”,B小贩说:“每斤1.8元?”张奶奶应该到哪个小贩处买比较便宜?为什么?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有些学生说:用乘法解答1.8×3=5.4(元),因为5.4元>5元,所以到A小贩买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