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师用)

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师用)

ID:12568300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7

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师用)_第1页
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师用)_第2页
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师用)_第3页
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师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师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高一语文编写人:刘洛洛审核:高一语文组第一大周学习目标:1.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重点难点:1. 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

2、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

3、得名。2、背景知识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二、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沁园春()百舸()怅寥廓()峥嵘( )方遒()  浪遏()飞舟2、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寥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峥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义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着背诵全词。三、交流·合作(上阕)1、本词可以用四个字来理清思路,你认为是哪四个字:立、看、问、忆。2、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会更顺畅一些,请把意思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这三句交代了  时间   、 地点    和环境。3、想一想:上片中有一个字统领

6、主要内容,是看字,统领到哪里?4、诗歌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情景)关系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点主要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孤独冷寂等等。思考:(1)这几句的主要意象是什么?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意象特征)?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7、答:这几句的主要意象是:山、林、江、舸、鹰、鱼。诗人通过远眺、近观、仰望、俯视(提示:写景的角度)到的红叶、绿水、蓝天、白帆、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诗人借此暗喻与赞美了工农运动将蓬勃兴起的形势,寄寓了自己热烈、乐观、昂扬向上的情怀。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5、面对如此壮丽的山河和生机勃勃、奋发自强的大自然,作者情不自禁“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个“怅”字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课本注释说,它原指 

8、失意 ,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通过询问大自然 盛衰荣枯应该由谁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表现出诗人  关注国家命运的博大胸怀和革命者的凌云壮志  。从而实现了由“景”到“情”的飞跃,情景交融。小结:词的上阕主要通过写生机勃勃的秋景,提出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而深刻的时代命题.可见,写景是为抒情所服务,景为情蓄势.第二课时一、交流·合作(下阕)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词中起到了承接过渡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