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547852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7
《文言文阅读备考要点简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言文阅读备考要点简说(一)依据《考试大纲》,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一般性读懂浅易文言文。所有题目,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信息筛选、文意概括分析、文句翻译和语段断句,都是这总体要求的表现形式。文言文阅读题目是对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的综合考查。所谓知识积累,指的是关于文言文的实质性的知识积淀: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在上述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文言实词积累。打个比方,文言实词好比砖头,文言虚词好比灰浆,文言句式好比图纸。有砖头,没有灰浆,也可以码起墙;只有灰浆,没有砖头,只是一滩泥;如果只有图
2、纸,那就无异于“纸上谈兵”了。所谓推断能力,指的是根据上下文意推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差异,词汇又不如现代汉语丰富、精确。很多古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需要依据文理、事理、情理区分差异,做出恰当的理解、解释和判断。知识积累和推断能力要相互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于文言文阅读——学,是获取知识积累的途径;思,就是推断能力的锻炼。二者不可偏废。这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传统。为了说明二者结合的重要性,让我们先回顾一道1994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题目。对以下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扶侍私庭;②顿绝方
3、苏A.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B.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C.①扶助母亲理家;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D.①在家奉养母亲;②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这道十多年前的考题,得分率仅为10%,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试题里得分率最低的题目之一。两句话里,对“①扶侍私庭”理解错误的很少,选择B、C两项的考生不足10%;90%以上考生的选择集中于A、D两项。对“②顿绝方苏”的理解,成为选择正误的分水岭。对“顿绝方苏”的解释有两种选择:“困顿晕倒许久方才苏醒”或“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这样看来,歧义又只集中于对一个词“顿”的
4、不同理解:将“顿”解释为“困顿”,就选择A项;将“顿”解释为“叩首”,则选择D项。当年,80%的考生选择D项,将“顿”理解为“叩首”。分析,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文言实词积累有漏洞。将“顿”理解为“叩首”,考生大多比较熟悉;将“顿”理解为“困顿”,考生大多比较生疏。其实,当时初中教材中有一篇古文经典《捕蛇者说》,其中“饥渴而顿踣”的“顿”字,就是“困顿”的意思。只是教材中解释为“疲劳过度”。这又牵涉到对“困顿”一词的理解。多数考生可能认为“困顿”指“经济窘迫”;实际上,查《现代汉语词典》,“困顿”的第一义项就是“疲劳过度”。其二、
5、语意推断能力有欠缺。由“顿”字向后推断亦无意义,因为A、D两项对“绝方苏”的解释都是“晕倒许久方才苏醒”。如是,只有向前推断,上面一句是“每至哭踊”。“踊”字可能没有学过,于是众多考生就绕过这个字,认为这样的理解合情合理:(何子平)每到一哭,就叩首晕倒许久方才苏醒。同时,他们认为另一种解释不合理:(何子平)每到一哭,就困顿(经济窘迫)晕倒许久方才苏醒。但是,“踊”字是不容回避的。试题如果对这个字给一个注释,题目就会容易许多。现在没有给注释,表明应该是可以推断的。“踊”字是个形声字,“足”是形旁,表明这个字的意义与“足”有关。组一
6、个词:“踊跃”,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经由“足”的具体动作抽象了,可它是“踊”“跃”组合的同义复合词,都是“跳”的意思。这样推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解释为“(何子平)每到行丧礼边哭边跳时,就困顿(疲劳过度)晕倒许久方才苏醒”,合情合理;解释为“(何子平)每到行丧礼边哭边跳时,就叩头晕倒许久方才苏醒”,则不合情理。文言实词积累有漏洞,语意推断能力又有欠缺——造成了这道题目“雪上加霜”的结果。文言文阅读备考要点简说(二)以下就题目类型逐一讲解。一、文本阅读要点:①文本阅读的重点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并不重要;②备考复习中,要看
7、需要,读文本是巩固文言实词的重要手段;③考试中,是否读文言文的文本,要根据自己和题目需求确定。因篇幅所限,此项内容恕不举例。二、文言实词要点:①重点是古今词义有差异又有关联的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②要将知识积累和语意推断结合,不能单凭知识积累,也不能只靠语意推断;③备考中,要对选项逐个甄别,目的是巩固相关知识并且强化聚焦判断意识;④考试中,不必逐一推断,根据题目要求,首先对最有把握的选项快速判断。[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C.
8、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简析]备考方式:聚焦推断并调动相关知识积累,逐项甄别。A.推断根据:不报——不答复,合理。知识积累: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报,答复,支持肯定推断。B.推断根据:赐金带宠之——赏赐金带重用他,不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