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07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编号2007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表推荐学校合肥工业大学所属院系建筑与艺术学院课程名称城市设计课程层次(本/专)本科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工学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土建类课程负责人冯四清申报日期2007.5安徽省教育厅制二ΟΟ七年四月21 填写要求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21 1.课程负责人[1]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冯四清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1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教授电话2901549学位硕士(博士在读)职务副院长传真2901518所在院系建筑与艺术学院E-mailfsqcb@sohu.com通信地址(邮编)合肥市屯溪路193号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1 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城市设计”,专业必选,8学时/周,3届学生共50人;“城市设计概论”,院定选修课,6学时/周3届学生约100人;“城市规划专业导论”,专业必修课,4学时/周,2届学生约110人。“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8学时/周,3届学生约50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毕业设计,5届学生共53人。指导毕业实习,5届学生共53人。设计院、规划院实践,3届学生共51人。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1.“公共建筑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建设,2006-,参加;2.“建筑学专业”校级示范专业建设,2005,参加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1.建筑设计教学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建筑学报》,1998.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排名第四,1997.10.2.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教育厅,2001,93.部级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机械工业部,排名第一,1996.21 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广德县新政务区规划设计,县建委,2001,主持人2.安徽省芜湖市华庭小区规划设计,投标中标,2003,主持人3.安徽省阜阳市环保局办公楼设计,投标中标,2004主持人4.安徽省铜陵市天门镇新农村建设规划,镇政府,2006,主持人5.安徽省定远电力公司办公楼设计,投标中标,2005,主持人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建筑设计教学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体系,《建筑学报》,小核心,1998.5,排名第三2.合肥市景观设计初探,《合肥工大学报》(自科版),大核心,1998.SUP,独撰3.天柱山风景区旅游方式及开发探讨,《南方建筑》,1998.5,独撰4.建筑表情的雕塑化,《合肥工大学报》(社科版),2002.SUP,排名第二(第一为本人指导研究生)5.建筑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合肥工大学报》(社科版),2003.5,排名第二(第一为本人指导研究生)6.类型学与阿尔多·罗西,《合肥工大学报》(社科版),2003.SUP,排名第二(第一为本人指导研究生)7.城市,程式,尘世—城市院落住宅的发散思考,《安徽建筑》,2004.1,排名第一8.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探析,《合肥工大学报》(自科版),大核心,2004.4,排名第二(第一为本人指导研究生)9.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合肥工大学报》(自科版),大核心,2004.4,独撰10.商业街评价体系的构建,《合肥工大学报》(自科版),大核心,2004.4,独撰近五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商业街评价体系的建构》获一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省城市规划行业协会联合,2005,排名第一2.《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定性研究》获二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安徽省城市规划行业协会联合,2005,排名第一[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21 2.教学队伍情况2-1人员构成(含外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冯四清男1964.1教授,硕导城市规划主讲、全面主持课程建设陈刚男1964.9副教授,硕导城市规划主讲、协助主持课程建设凌峰男1965.10副教授,硕导建筑学主讲、协助课程建设张华如女1972.3讲师城市规划主讲、负责科研工作宋敏女1980.8讲师城市规划负责教学管理桂汪洋男1976.12讲师建筑学负责教学计划王琳女1982.2助教城市规划课程教学顾大治男1977.6助教城市规划课程教学2-2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该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合理。主要成员长期从事《城市设计》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并注重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1,知识结构:该教学团队目前在岗、在编的专职教师主要有8名,包括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团队总人数的40%。专职教师中硕士生导师3名,在读博士1人。2,年龄结构:教学团队中45—40岁的教师3名,40—35岁的教师1名,35岁以下的教师4名。3,师资配置: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4/届4,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主要教学成员,包括教授及所有副教授都在第一线上课,并且兼任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工作。副教授以上的成员都具有10年以上的教学及建筑设计实践经验。该教学团队每年年终考核成绩都较为突出,均为优秀或合格。近三年度年终考核成绩为优秀的教师有:2004年--2005年:陈刚,张华如2003年--2004年:陈刚,2002年--2003年:冯四清5,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并有科学的培养计划。(1)以老带新,科学安排助课,包括预写教案、随班听课、辅导设计、批阅作业、集体阅卷、试讲和教学观摩等环节,以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和处理。同时,结合每年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集体研讨和指导其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究课题,指导教案编写,以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及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3)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参加科研项目及各项进修和研讨会。21 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1,教学改革措施:本课程结合《城市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的自身特点,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树立全面的科学发展观及规划理念,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环境、城市空间及城市形象等进行整体理解与创造。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1)引导分析教学法:采用行为观察法、模型教学法、多维训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城市环境进行认知和分析,从而培养获取知识的欲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点评互动教学法:采用参与、讲座式及讨论式教学法。将教学过程与阶段性评讲相结合,开展学生小组自评、互评,同时通过对典型作业进行讲评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课堂上除积极讲解外,还配以大量丰富的范图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倡教师积极动手示范,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具体指导模式。(3)专家指导教学法:采用专家走进课堂,开讲座的教学法。注重本课程与工程实践的紧密联系,长期聘请其他高校以及各大设计院相关专家开展相关课题讲座或授课,与学生交流,从而在理论结合实践方面使学生获得更多更充分的锻炼。21 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2,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1.《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系统化研究》,安徽省级教改课题,2006,陈刚、顾大治、王琳等2.《安徽省城市规划节能省地设计导则》编写,安徽省建设厅课题,2006,陈刚、王琳等3.《安徽省生态住宅评价体系研究》,安徽省教育厅科研课题,2006,陈刚、顾大治等4.《合肥工业大学新校区图书馆设计》,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教育部颁),安徽省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安徽省建设厅颁),2005,
凌峰主持5.安徽考古研究所设计,2005,凌峰6.定远县汉画像博物馆设计,2006,凌峰7.徽州水环境的现代诠释与应用,省级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2006,张华如8.徽州传统民居文化可持续研究,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2005,张华如9.CAAD在公共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的系统化运用研究,省级一般,2006,桂汪洋等10.合肥市文博苑规划设计,全国投标第一名实施方案,2005,桂汪洋,宋敏等11.合肥江南岸小区规划方案投标,全国投标二等奖,2005,张华如,顾大治,宋敏等12.阜阳师范学院新校规划设计投标及方案设计,中标已实施,2002,宋敏,顾大治等13.徽州文化园规划设计,2003全国环境综合大奖、2003教育部优秀规划项目二等奖,已实施,2003,宋敏,顾大治等14.上海旗忠森林国际网球中心规划设计投标,国际竞赛二等奖,2002,宋敏,顾大治等15.六安人行办公楼设计,已建成,2004,宋敏等16.天柱山茶庄中心区详细规划,2001,顾大治等17.合肥市滨湖地区概念性规划设计,2003,顾大治等18.安徽教育学院新校区改造性规划设计,2004,顾大治等19.巢湖信泰·国际花园住宅小区规划,2006,顾大治等20.铜陵县胥坝乡村庄规划,2006,王琳等21 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3,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环境要素与城市住宅间特色的塑造》,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陈刚2.《水在建筑环境中的表情与表达》,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宋敏3.《从点缀到涵括》,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2002年建筑师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11,宋敏4.《从香港的发展看现代城市的“模糊化”》,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2003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论文三等奖,宋敏5.《取于意融于形达于神》,《建科之声》,2004,12,第二作者,宋敏6.《当代美学意识的嬗变和建筑装饰的发展趋向》,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宋敏7.《设计源于环境制约》,安徽建筑2004第一期,2004.1,桂汪洋8.《斜面构成与情理结合的建筑创作观》,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桂汪洋9.《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解读与应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桂汪洋10.《探索传统的现代诠释》,建筑技术与设计,2007.2,张华如11.《住区水景设计探索》,山西建筑,2007.2,张华如12.《对合肥城市广场建设的评析与思考》,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顾大治13.《俄罗斯建筑与雕塑的尺度关系分析》,南方建筑,2006.6,顾大治14.《芜湖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及特征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顾大治(2)15.《香港中环步行交通系统一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顾大治4,近五年来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1.中国环艺主题年最佳指导教师奖,2005,陈刚2.合肥工业大学十佳师德先进个人,2005,陈刚,3.合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2006,陈刚4.指导本科生《桥》设计作品获安徽省首届青年建筑师与大学生设计竞赛鼓励奖,2005,陈刚、张华如等5.中国环艺主题年最佳指导教师奖,2006,张华如6.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全国景观设计毕业竞赛优秀奖,2006,张华如7.指导学生获环艺主题年景观设计毕业展银奖,2006,张华如8.《青春圆舞曲》,安徽省首届青年建筑师与大学生设计竞赛优秀奖,2005,桂汪洋21 3.课程描述3-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自20世纪80年代始,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与理念从西方引进国内,至90年代,城市设计成果逐渐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指导城市建设的依据。为满足建设实践的需要,90年代后有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等学校开始陆续开设城市设计课程。合肥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很好地安排了城市设计这一专业主干课程。整个城市设计课程安排在城市规划专业(五年制)四年级进行,具体地分为上下两学期。四年级上学期安排《城市设计概论》课程(32学时),教学以讲授为主,使学生对城市设计的概念、理论等有所了解;四年级下学期安排《城市设计》课程(96学时),教学以实际课题的设计指导为主,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梯队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在2005年新一轮教学计划的编制中,考虑到城市设计方法与理念在工作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建筑学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添加了城市设计课程。21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由于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要求不同,对于城市设计课程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也有所差异。下面以城市规划专业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说明。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城市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概论》与《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概论》在第7学期开设,《城市设计》在第8学期开设。《城市设计概论》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一步理解正确的城市设计原理、途径和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城市设计的控制要素;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典型案例分析。《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设计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城市设计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培养各层次城市设计的基本设计技能,包括城市总体设计、城市分区设计,历史地段保护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等,培养学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的实际分析能力与综合表现能力。课程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与城市设计概论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衔接、实际课题的设计指导。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相互衔接、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整体发展推进。其中第一阶段为基础训练阶段,时间为一、二年级;第二阶段为专业基础训练阶段,时间为二、三、四年级,第三阶段为综合训练阶段,时间为五年级。《城市设计》课程属于其中第二个阶段,主要结合具体课题在授课教师的密切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练习,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城市设计概论)以及设计实践教学(城市设计)达到掌握城市设计的科学程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分析与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动手与实干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以“讲授理论”、“指导设计”两个过程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功以及创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讲授理论”即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下一轮的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设计”即以学生做设计,教师为辅助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实践性教学是《城市设计》课程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与集中实践性教学两大部分。21 (1)课程设计:既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又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在对具体的课题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学习城市设计的方法、步骤。课程设计中强调城市与历史、与自然的结合。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际项目,了解设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了解设计的整体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集中实践性教学:与《城市设计》课程直接相关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有城市建筑认识实习、规划院实践。・城市建筑认识实习的主要内容是参观国内建设情况较好的城市,获取有关城市、建筑等方面的感性认识。・规划院实践作为职业规划师的初步训练,安排学生到有关甲级设计院并由职业规划师指导进行。要求学生了解并参与城市设计全过程,在实践中获得职业规划师基本素养的培养,学习从签订合同、前期策划到方案设计直至设计图交底与现场服务的知识内容,提高其全面综合解决城市设计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或是从学生学习的反映来看,《城市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对于加强基础训练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创造性思维培养,重视综合能力训练,拓宽专业知识面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学效果很好。21 3-3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1,教材使用与建设:在教材的使用上,目前以选用本专业的经典教材为主,此外,为配合课程自身特色的需要,课程教学梯队正致力于教材的编写与建设工作。选用教材:《城市设计概论》段汉明科学出版社《城市设计》王建国东南大学出版社2,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除选用的教材之外,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经典性的参考资料,同时结合课程具体阶段的讲授内容,编写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料。(1)部分参考书目:《城市规划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城市设计》(修订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设计的运作》(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适应性城市设计——一种实效的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设计运行机制》(第一版)东南大学出版社《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第一版)东南大学出版社《城市设计历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开放的都市设计程序》(第一版)台湾尚林出版社《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设计新理论》(第一版)知识产权出版社《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城市意象》(第一版)华夏出版社(2)自编多媒体教学资料:《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设计实例解析》3,实践性教学环境:《城市设计》课程目前的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境主要包括图书资料阅览室、建筑造型实验室以及设计专业教室。(1)图书资料室:除校图书馆外,学院的图书资料室236平方米,全天向师生开放,现有中文图书3018册,外文图书1064册,期刊10080册,电子资料60盘,并且每年度增加图书专项经费20万元。(2)建筑造型实验室:主要有VR6070电脑雕刻机、PIV电脑、电热切割机、GBM400电钻、GGS27型博世直磨机等设备,是学习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的场所。21 (1)设计专业教室:高年级学生(3年级以上)相对集中于东教学楼,总教学面积2000平方米,便于同学之间相互观摩,营造出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一、二年级学生在于翡翠湖新校区,统一安排有专业教室,相对集中,便于教学管理。4,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育是现代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我们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校园网开通,院里为每位教师配备了计算机以及上机房间。引进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每位教师都配有与教学及专业学习研究相关的软件,并积极研制和开发自己的电子教案或课件,都能熟练使用多媒体讲课。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加强课程、课件、教学管理等教学资源建设。21 3-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针对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课教学注重宽口径,强调系统性,并针对城市设计理论比较抽象、涉及面广的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中贯入实际案例,便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设计课教学中,从选题、结合工程设计进程,由教师分阶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规划边做边讲,边做边学。一)注重互动式教学方法应用:理论课设计部分讨论环节,针对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边学边思考;设计课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学生对课题的调查、分析、方案等各阶段能力的培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开展专题讲座为了让学生实现从“这样做”到“为什么这样做”的转变,对详细规划课程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开展专题讲座,系统阐述每类问题的特点和解决办法,除任课教师外,还邀请校内外、各专业方向的学者授课。2、模拟汇报与口头陈述为了培养学生宏观逻辑思维和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陈述时要求学生大胆、大声且自信,语言简练清晰,主题突出。同时在汇报过程中,学生可借助多媒体、录像等多种手段。3、撰写课题报告由于规划学生多为理工科学生,语文根基普遍不扎实,在大学里的文史哲教育又几乎是空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撰写现状调查报告、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强化训练学生文字能力,为胜任日后的规划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相关专业的专题讲课、指导城市规划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三年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已逐步涉及建筑、环境艺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为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挤出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聘请相关专业老师作专题讲课和指导,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综合设计的能力。二)灵活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按照基本教学要求,各教师可自由组织设计课题,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择设计题目,增强选题的多样性,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加知识面。1、课堂讨论,作业讲评等开放式的教学,将城市规划专业课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表现出来,让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我,相互之间尽最大可能的交流.2、现场实地教学,通过参观,调研,加强学生的感性认知.3、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多动手,通过模型制作来启发创新,培养学生对材料和结构认知,使学生有更广阔的领域空间去创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4、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电子课件,电子影音资料等,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效率更高.21 5、建立学院主页及论坛,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建立课堂以外的新平台,形成教与学的互动.6、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多通道,多视角学习,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的设备手段,将AUTOCAD,SKETCHUP,PHOTOSHOP,3DMAX等绘图应用和辅助设计软件引入,与传统的手绘相结合.开阔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化理解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大,涉及广泛,并较具实践性的课程,其内容日益更新.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墨守陈规,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本课程设置初期主要是讲授,听课,讨论,作业比较简单的教学模式,近年来本课程做了一定的改革与更新,即较大限度的关注所学的知识和设计课程的结合的能力,即实践应用能力,这项改革适应了课程发展需要,也采纳了大量学生的迫切要求,通过此项教学过程,学生学到了灵活的思维模式,加强了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一举两得,效果甚佳.在教学后期的设计结合辅导过程中,授课老师通过改图方式,兼以部分集中授课,与教学前期的课堂讲授相结合,学生兴趣高涨,达到了设置课程的目的.21 3-5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城市设计》课程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学生,老师的反馈意见中,对此得到肯定,尤其在两次本科建筑学专业的评估中,受到了专业评估专家的好评,认为该课改革成果是显著的,在同类院校中表现突出,与实力雄厚的老院校相比,更具活力和创新精神,为学院顺利通过评估作出了贡献.一)社会效果:由于城市规划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体系主线突出、专业教学模式合理,使得本专业《城市设计》课程教学质量较高,学生综合素质较好,设计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我院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很快成为设计骨干人员,社会适应能力较强,潜力较大。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是与广泛而又扎实的知识学习和训练分不开的。由于我校在城市设计教学中加入了新技术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更多了一种职业能力。二)同行专家评价:四年级学生参与由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作业评优并屡创佳绩情况,举办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会议中的信息反馈,学生表现普遍获得了同行专家、相关教师、规划管理部门和设计院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都体现出课程教学令人满意的效果。该课程受到督导组郑传宁教授的好评。认为城市规划课程教师授课条理清晰,热情饱满,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该课程受到合肥市规划科研所所长乔森高工好评。认为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能向学生们建立一个对城市设计的宏观的认识,并且通过设计与理论的结合,促进学生对城市空间的理解与空间设计能力的提高。三)学生评价:多年来,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面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而感到荣幸与自豪,对自己的未来与事业前景充满自信。学生在近几年的课程教学评价中,对课程教学和教师的敬业精神非常满意的,对专业教师评价总体上是优秀。21 4.自我评价4-1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以严谨和务实的态度合理定位、勇于创新,围绕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1、加强基础训练、提高基本技能。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合理定位,教学中坚持严格的基础理论教学和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坚持作业手工绘制,定时定量钢笔画训练,加强方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毕业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2、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课程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教学内容强调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教学方法和过程强化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较强社会实践能力;3、紧跟社会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以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加强相关知识的融会、整合,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塑造,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4、走在学科前沿,形成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城市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分析评价其优劣,立志改革创新,打破旧有教学模式中只注重表现技法而忽略空间概念的建立,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人才打好基础.5、突出专业特点,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课程的教学不是传统的理工科单向灌输式教学,课程内容大多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性环节来完成,让课本的知识在实践中印证并掌握.4-2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城市设计”课程在整个城市规划、建筑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这两个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城市设计课程的建设可以推动城市建设理论的深入和深化,促进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和深入程度也影响到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我们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确立了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21 4-3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城市设计》课程的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建设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与图书资料建设、教学研究与科研等三方面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1,师资队伍建设:尽管本课程教学团队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总人数的40%,但与兄弟院系相比博士人数偏少,由于目前学院还不具有博士授予点,将骨干教师采用送出去的方式培养又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工作,因此,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需要解决问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学院专业扩增,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任课教师的负担明显加重,对于教学质量必然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城市设计课程本身的教学特点,师生一对一式的教学辅导十分必要,因此决定了其难以以集中式的讲课方式来进行教学组织,如何在新形势与条件下改进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克服学生人数激增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1,教材与图书资料建设:通过教师们的不断努力,教材以及教学资料的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行业对于规划设计人才的水平以及建筑技术的要求迅速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教材的改进与教学内容的充实,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在校院两级的共同努力之下,我院的图书资料室建设虽然大大得到了改善,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城市设计科学的飞速发展,需要继续提高。2,教学研究与科研:由于城市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部分专业教师中存在着重实践轻理论,重设计研究轻教学研究的思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研究以及科研相对薄弱的结果,如何将产、学、研合理组织,使城市设计实践与教学研究、科学研究能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也是亟需解决的课题。21 5.课程建设规划5-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本课程长期追踪国内外城市规划、建筑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注重借鉴中国传统城市设计的精髓与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念,及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在此基础上,致力于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研究能力与扎实的动手设计能力。步骤一:进一步调整与明确课程目标,不断修订、选择、更新教学内容,做到在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等方面不断深化、细化。步骤二:聘请国内专家教授担任本课程的教学顾问或开设相关设计专业讲座,同时创造机会派遣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考察、学习。步骤三:努力使本课程的特点明显,专业性、应用性更加突出。通过对课程的总结,设计丛书的编辑出版,教材补充读物的推广,以及通过对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整理,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进一步补充课堂教学。步骤四:完善课程资源上网计划,使资源共享。课程资源上网计划:1.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上网;2.进一步完善教师授课型教学资源(教师版)上网;3.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型课程资源(学生用)上网4、进一步完善本课程辅助性教学资源上网。5-2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相关链接:1.建筑素材网(http://jzxy.ncut.edu.cn/sucai/index.php)2.景观中国(http://www.landscapecn.com/index.asp)3.晓东设计家园(http://www.xdcad.net/index.php?s=2e2131cf59738be3c6d654d5808ae834)4.微笑网络(http://www.kills.cn/Index.html)5.景观天下论坛(http://www.lasky.cn/html/bbs.html)6.城市规划网(http://www.upla.cn/)21 6.说明栏21